說古代沒有肥皂,那就是見識不夠多了。
古人很聰明,他們有自己的法子,也有自己的辦法,并不是洗衣服全部都拿到河邊,拿著棍子砸來砸去,或弄個搓衣板,搓來搓去的。
最早的肥皂當屬草木灰,弄點枝條、草、秸稈等,做個燒烤,弄個篝火舞會之余,還能把灰拿出來當洗潔劑,洗洗衣服,去一去昨夜瘋狂。
禮記內則篇記載冠帶垢,和灰清漱。
灰,那就是草木灰。
除了草木灰,古人還整出來了“漂白劑”,為了讓絲帛更為柔軟、潔白,發現將貝殼燒成灰,有漂白作用
在后世中,華北等地依舊有著一個習慣,即將肥皂稱之為“胰子”。
何為胰子
豬的胰腺。
在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年,便記載了“豬胰子皂”,甚至將具體的制造過程寫得清楚,并將其稱之為“澡豆”。
這類澡豆,可謂是古代最全能的洗護用品,洗手、洗臉、洗頭、沐浴、洗衣服,一切污漬、油漬,澡豆都可以解決。
這是一件全民用品,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可謂是居家必備之物。
很多人以為到了唐宋明,弄個后世“肥皂”就能賺錢了,其實是想當然的無知,人家有豬胰子皂,不比你那后世肥皂好太多了,你弄出來或許能賣出去,能發家純碎是胡扯。
不信
看看豬胰子皂的效果,其不僅質地細膩、去污力強,還性情溫和,不傷皮膚,最主要的是,還可以防治手凍手裂、皮膚干燥,同時具備潤膚護膚的奇效。
純天然,純綠色,純上品,你搞市場競爭,怎么贏
澡豆壟斷市場,這是古代生活的常態。
到了宋代,有人發現天然皂莢具備清潔作用,便將其搗碎,加入香料等,制造為桔子大小的球狀,名為肥皂團。
這類肥皂團,就是專門用來洗臉洗澡的物品,等同于后世香皂,但因為有香料,價高,一般家庭根本無法享用。
后來明代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的時候,還不忘記將肥皂團的制備方法記載清楚
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然而,這些肥皂團也好,澡豆也好,都無法去除羊膻味,只有后世的肥皂水,才有不錯的效果,想要弄出羊毛衫,打造羊毛圍巾,羊毛羽絨服,第一步需要的就是肥皂水
制造肥皂的方法,朱允炆雖然不清楚原理,但受益于無數的影視文字,基本方法還是清楚的,無外乎就是將動物油脂與草木灰混合,然后一起加熱,加入適當酒精攪拌,升溫,出現皂化反應,之后添加一些蒸餾水,直至皂化反應完成。
將皂化反應得到的液體倒入鹽飽和的熱水之中,隨著溫度降低,析出固態物,撈起來塑形,凝固之后便是后世肥皂。
通過這種皂角水,可以更好清洗羊毛,去除油脂雜質,清洗之后,放在毛巾之上,自然風干,之后打造一批針梳,安排人梳理羊毛,待整理成蓬松之后,則可以捻成線條,通過紡車可以紡成線。
而這些線除了線頭之外,其他完全可以用作織造,后續工藝與日常織造沒多少區別,并不存在技術問題。
在馬恩慧督導羊毛紡線的時候,開封城中的郁新偽裝成了行販,趁人不注意,走入了一家破敗的庭院,看著行禮的湯不平,沉聲問道“王文濤可招了”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