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相安無事,要么相互傷害。
吏部雖然掌管著官員升遷與考功,可不意味著吏部的人端是鐵飯碗,人家戶部、兵部也有給事中,也有人會說話,會罵人,會彈劾。
招惹了其他部門,吏部官員未必好受。
蹇義清楚厲害關系,沉默良久,才下定決心,嚴肅至極地說道“吏部有察忠選能之職,若非良臣干吏,只留其飽食終日,無所作為,又有何用備位充數,總會害了百姓此事得罪人,那就讓我蹇義來得罪吧。將全察文書中,干系郎中、侍郎、尚書,乃至內閣官員,悉數送我桌案”
都察院擴張監察御史,與各省地方暗戰那吏部為什么就不敢進一步,與朝廷重臣較勁
蹇義目光中帶著決然之色,圣人之道,不就是教導我,為人要秉心正直,淳良篤實,裨益國家
既如此,那就為國家做些事吧。管你是郎中還是侍郎,尚書還是內閣大臣,只要有問題,吏部就應該指出來。
雖然蹇義下定了決心,準備拉幾個高官下臺,但翻遍高官履歷,卻始終找不出來多少問題。經過了洪武年的血雨腥風,能活下來輔佐朱允炆的重臣,還真的找不出來幾個貪污的。
事實上,此時的朝廷還算得上清明,老人不敢貪,新人剛來還沒貪的基礎。比如黃子澄、齊泰、卓敬、方孝孺、景清等,且不說能力如何,人品起碼是沒問題的,出了名的廉潔
吏部忙著挑刺,兵部忙著武舉之事,戶部忙著轉運糧餉,刑部忙著審訊犯人,工部忙著會通河之事,就連禮部也沒閑著。
禮部侍郎陳性善對尚書陳迪提議道“古有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各國,萬邦來賀,成就漢唐偉業。今我朝欣欣向榮,宜派遣使臣,探訪西域,引各國使臣前來。”
黃冠對于陳性善的主張并不認可,擔憂地看著陳迪。
陳迪思索了下,說道“眼下還不是再開絲綢之路的時候,聽聞兵部消息,去年年末,亦力把里的黑的兒火者曾率部偷襲哈密,被哈密軍士打敗退走,之后不久,黑的兒火者便死在歸途之中。而此時的亦力把里,又陷入了混亂之中,此時派遣使臣出使西域,極有可能會回不來。”
黃冠聽聞此消息不由有些驚訝,問道“亦力把里亂了朝廷為何不見任何動作,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也沒傳出什么消息來。”
陳迪苦笑一聲,道“消息,你想要什么消息亦力把里在西北極地,又有漠海作為天然屏障,縱我大軍想要進入亦力把里,也不是容易之事。想要如漢唐威名,我大明王朝還需要付出更多。”
相對于漢唐對西域的控制,大明存在著“先天性”不足,西漢與唐代京師是在長安,本就可以說是“西北”之地。
可大明京師是南京,到長安還有兩千多里路,隔著那么遠想要控制西域,威震西域,有些癡人說夢。
陳迪嘆了一口氣,擔憂道“五軍都督府還有消息,言說在亦力把里的西面,帖木兒帝國虎視眈眈,有東征之意。若帖木兒率大軍東進,我大明西北必會遭遇大戰。”
陳性善皺眉道“如此的話,朝廷應早做打算才是。”
陳迪端起茶碗,無奈地笑了笑,說道“具體如何我也不甚清楚,不過好像皇上篤定,帖木兒帝國在短時間內不會東進,還說帖木兒會先去收拾奧斯曼帝國,轉過頭來才可能東進”
陳性善與黃冠對視了一眼,連連搖頭。
大明對亦力把里的情報很少,對帖木兒帝國知曉的消息更少,如此少的信息,如何能篤定帖木兒先去打什么奧斯曼帝國,而不是趁著亦力把里大亂,穿行而過,發兵大明
相對于禮部官員,燕王朱棣明顯對朱允炆的“預判”更為緊張與重視,甚至暗中安排人前往陜西,緊盯西域情報,以證實朱允炆的預判是真是假。
“皇上竟篤定帖木兒不會先攻大明,這是天才的判斷,還是狂傲的自大”
朱棣看著桌案上的西域輿圖,臉色驚疑。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