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翻看過審訊文書之后,只平靜地安排道“不擇手段,找出幕后之人。”
奉天殿,朝會。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少御史與官員再次盯上了中央錢莊,戶部給事中耿忠更是直言“中央錢莊鋪張迅速,積累巨財,一旦出現舞弊徇私,其危害必波及巨大,應將中央錢莊收歸戶部,由戶部官員全權負責。”
朱允炆以為自己退一步,讓戶部人員監督已經給他們面子了,但這些人得了監督之權,一天天看著無數財富進出中央錢莊,卻怎么都進入不了自己的袖子,不由開始聒噪起來。
官員鉆營的本事遠比中央錢莊的伙計強多了,讓他們干涉錢莊運作與管理,那才是最大的危害。至少在沒有建立起一套管用的制度之前,戶部想要染指中央錢莊是不可能的。
面對耿忠的發言,朱允炆只是冷冷地將球踢給了戶部尚書夏元吉,詢問夏元吉的意見。
夏元吉自然清楚皇上的底線,表示道“眼下中央錢莊運作優良,戶部監察官員并沒有發現問題,尚不是討論其劃歸戶部的時候。”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耿忠道“戶部尚書沒有意見,你還要說什么嗎”
耿忠被滿朝文武嘲笑不已,灰溜溜退到一旁。
“今年事多,諸位應將心思用在國事之上,莫要窺思其他。”朱允炆掃視過眾人,警告過后將目光看向鄭賜,道“鄭愛卿,匯報下會通河之事吧。”
鄭賜出班,拿出一份文書,高聲稟告道“皇上,工部接宋禮文書,他親率匠人勘察,并與一干匠人與百姓白英等共同研判,確系新的治河方略可行,即避開梁山、安山,將一段會通河東移五十里。懇請朝廷正式下旨,疏浚會通河即可開工。”
朱允炆接過文書看了看,其內容與宋禮之前的方案并無差異,只不過做了二次復核。既然宋禮、匠人等皆認為可行,那就執行吧。
“下發文書,讓宋禮選良辰吉日動工吧。匠人、民工征調如何了”
朱允炆問道。
鄭賜回道“考慮到春耕、夏收與秋收,匠人與民工征調,皆采取的是長、短工方式。一家之中,勞力較多者出長工,勞力較少的出短工。據數日前文書,已征調長工三萬余,短工八萬余。待后續征調,可在五月初達三十萬。”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將目光看向夏元吉,道“戶部這邊需要做好錢糧支度,該是民工、匠人的,一文都不可短缺,更不可有鞭打、饑餓百姓之事發生。”
夏元吉保證道“戶部已安排五位主事,攜三十余監生趕往山東,專門負責錢糧調撥、審核與匯總,一旦發現問題而不報,則其官途一律斷絕,臣不認為會出現貪腐、虐民之事。”
朱允炆贊道“戶部有如此魄力還不夠,工部、內閣也應該有如此魄力。由內閣給兗州府發個文書,告知朝廷決心,若地方生亂,那他們丟的,可不止是頭上的烏紗都察院也需在山東多置御史”
解縉、郁新等人連忙答應。
山西忻州。
黃家靈堂之上掛滿了白布,棺木之前跪著黃家族人。伴隨著一聲聲哭喊,一宗冤案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
本章完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