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茹瑺而言,唯有驚世之舉,才可能制造出廣傳效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個時代沒有高音喇叭,沒有廣播電視,想要讓一個準確無誤的消息傳到數十萬個家庭,數百萬人耳中,那只能冒險,讓更多的人看到、聽到事實,并愿意口口相傳,討論不休。
或許這一個舉動會給自己埋下禍根,但現在已然顧不得了。
茹瑺清楚,若只是忻州知府、通判之流道歉,也只能引起忻州百姓的談論罷了。
一個小小的散州知府,根本沒有資格“聞名”于外。
而自己則不同,自己是巡撫,是山西最大的官員,是朝廷自中央委派下來的官員。
自己低頭,不僅會在山西引起轟動,恐怕還會在朝堂之上引起風波。
大明有著明確的等級制度,也有著典型的認錯程序
首先,皇上永遠是沒有錯的,錯的是大臣。
其次,大臣有些錯是可以存在的,有些貪污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向平級與高一級的官員低頭的。
最后,高級官員是不會向低級官員低頭與承認錯誤的,更不會向底層的百姓承認錯誤的。
哪怕是自己錯得可以殺上幾千刀了,也不行。
因為皇上是需要面子的,官員也是要臉的。所謂主辱臣死,大臣受辱的話,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但沒有其他辦法。
茹瑺低了頭,為了蒼生與大明。
不出所料,巡撫松崗講話的消息飛一般地傳了出去,在茹瑺尚未抵達太原府的時候,山西布政使丁景福已然聽聞到了消息。
手中握著這一份“巡撫松崗之言”的文書,丁景福沉默了許久,作為主政一方的大臣,丁景福不是不清楚茹瑺這樣做的后果。
“大人,茹大人此舉有些”
右參議李彬皺眉道。
丁景福冷眼看去,道“有些什么失了朝廷威嚴,丟了士人臉面”
李彬見丁景福有些動怒,不由嘆息一聲,道“恐怕這件事不會就如此結束啊。”
在山西,巡撫最大官員,沒有人能收拾得了茹瑺。可要知道山西官員是有上奏之權的,這里也有監察御史,也有安全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