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西域看著忸怩不安的侯淺淺,板著臉道“既然女兒不喜歡,那就罷了。常百業這小子野心不小,但必然也會遭遇不少挫折。不若我們去渠家看看”
“父親”
侯淺淺跺了跺腳,將身子轉到一旁,看著窗外的風景,清風吹來,浮動著秀發。
侯西域哈哈大笑,道“東珠釵可是貴重之物,你給了他,他一定會知曉一些事的。走吧,我們回汾州,看看這小子有沒有悟性。”
侯淺淺嘴角微微動了動,旋即又恢復如常。
這不是一次意外的遇見,是一次大膽的試探。
很多人認為古代女子結婚之前都沒有見過男方,那純碎是胡扯八道。
無論唐宋還是大明,都有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似乎一切都是包辦性質的,到了洞房才第一次見到對方。
這種看法是荒謬與令人嗤笑不已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的是婚姻締結,需要以媒人為中介,由父母出面操持。新人對于自己的婚姻有著一定的自主權,絕不是全部都是父母說了算就一定算了。
所謂相親,就是“兩親相見”,在宋代那是一個大膽,選擇小花園,或小船上見個面,如果男方相中了女方,則給女方插上金釵,所謂的“插釵”,如果相不中,則送上彩緞兩匹,所謂的“壓驚”。
明代男女也玩得歡,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到元宵節,就開始“光明正大”地去見自己的“如意郎君”或“千金小姐”了。
明代歷史記載,永樂時期元宵燈火一辦就是十天,這十天內,年輕男女是可以公開見面游玩的。而到了宣德年間,元宵燈火都延長到了二十天,過了正月還沒結束
你能說古代婚姻之前沒見過
男人怕娶來個不稱心的,女人也怕嫁給一個不如意的,總會有機會去安排見一次,而最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廟會或寺院。
挑一天時間,安排好一起出去,遠遠地看看,那也是看過了。畢竟走過你走過的路,吹過你吹過的風了,就這么著吧
常百業回到家中,看著一臉狐貍笑的常千里,只搖了搖手中的銀釵,便說道“既然叔叔安排好了一切,不知道彩禮可準備妥當”
常千里吃癟,擺了擺手,道“你小子倒是聰明,你可知曉她是誰,就問彩禮。”
常百業看著朱釵,嘆息道“商隊自北地取來的東珠,大部分都放在了京師發賣,在山西出手的不過十顆,而這十顆絕不會輕而易舉地被送出去,除非他們家中還有一些東珠,由此推斷,也只有一起北行的晉商大族。”
常千里點了點頭,問道“可北行晉商除我常家外,還有七家。”
常百業淡然地搖了搖頭,道“北行的確實只有七家,但能在今日拿出這種朱釵的,只有一家,汾州侯家。其他家族,要么偏北地,來往不便,要么沒有適婚女子。”
常千里皺眉道“遼州的渠家可算不得遠,也有一女正是芳華。”
“叔叔,渠家家主正在京師,你認為可能嗎”
常百業郁悶地看著常千里,自己又不是傻子,如此大事,沒有父母坐鎮,女兒家誰敢跑這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