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禮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衍圣公孔訥拱了拱手,道“這其三,就是監工之事。歷年來河道工程
,總免不了鞭笞百姓,疲民至死的事發生。但疏浚會通河絕不允許如此,而想要杜絕,便需監工用心。”
孔訥有些為難,問道“若百姓怠工,不愿出力,又當如何”
馬不用鞭子,跑不快。
人不用鞭子,他容易偷懶。
有時候打人是不對,但確實是保證工期的重要手段。
無論是邊關城池、長城,還是南京城,中都鳳陽城,每一項工程里,都有被打死的人。
沒這些辛酸,也出不了孟美女哭長城的事。
不過現實中,絕對不止是孟美女一個人哭過,估計還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等
宋禮聽聞之后笑了起來,這輕松的一幕讓所有人有些疑惑。
孔訥更是狐疑,不解宋禮是什么意思。
宋禮起身,對眾人說道“對于此事,皇上已給過批示。按照皇上安排,此番疏浚會通河,工部與諸衙、地方官吏,只負責人員調配、物資保障,提出疏浚要求,檢驗疏浚成果,而施工之權完全下放給匠人與民工,讓匠人與民工自主決定施工時間、進度。”
眾人驚呼“什么”
施工之權給匠人與民工,自己監督自己
皇上瘋了
陳瑛當即反對;“這可使不得,萬一匠人與民工借此偷懶,日日怠工,耽誤了會通河疏浚大事,誰能承擔這個責任”
周德也附和道“若施工之事聽任民工與匠人自決,一旦他們聚集鬧事,豈不是危險應強令官吏統管,嚴厲監督,絕不可松懈”
宋禮清楚眾人的反對意見,但問題是,你可以盡情的反對,只是,你反對再多也不算數
“我再強調下,這件事為皇上欽命而定,我等只能遵旨行事。若真有心提議,大可擬寫奏章遞送京師。”宋禮以銳利的目光掃過眾人,解釋道“最初時,我也與你們一樣反對此舉,只不過我被說服了。”
孔訥帶著疑惑追問道“宋大人,不知這其中發生了什么”
按孔訥的認識,宋禮是一個很有主見與底線的人,他并不會過于屈從于朝廷旨意,既然他點了頭,想必其中定有緣由。
宋禮詢問道“諸位之中有些是自京師而來,有些未至京師,但想必也知曉混凝土道路修筑一事吧”
眾人紛紛點頭。
如今大明進行的幾項大工程,除了移民、會通河、報恩寺與英烈碑外,就是這混凝土道路了,聽聞耗資不小,規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