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瑺整理好思緒,沿山路而下,進入店頭,此時正值晌午,一些人家已是炊煙裊裊。
店頭里并沒有歇腳的客棧,倒有一家茶館。
丁景福差人尋了店頭里長、保長,就在茶館中敘事,同時還邀請了店頭的三位最年長之人,別看這些人走路都需要人攙,耳朵也不好使,但絕對是地方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不像是后世,對老人的話愛聽不聽,沒人會把你怎么著。
可在古代,老人的話那就是一言九鼎的話,說讓你往東,你還真不能往西。他們的影響力與孝悌有關,與年齡大,見識多有關,與宗族紐帶有關。
大明的皇權只能
到縣治,到不了鄉邑,而鄉邑的治理完全是依靠里長、保長還有被朱允炆廢掉的糧長、鄉紳大族來掌控。
這也是朝廷無法根除白蓮教的主要原因之一。
茹瑺不是傻子,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就算是讓他向天再借幾百年,也完成不了這樣的工作。
胡子眉毛一把抓是要不得的,干活要懂得抓核心,抓重點。
茹瑺雖然不認識小馬、小恩同學,但還是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該怎么處理。
里長郭順、保長寧冬、李家老族長李勛,劉家老祖宗劉五,郭家老太爺郭有福,這些人哪里見過布政使與巡撫這么大的官員,一聽茹瑺還是皇上親自派來的,更是連忙跪拜磕頭。
茹瑺好說歹說,讓幾人落座之后,方問道“這店頭百姓家過得可還殷實尋常之家可還能吃得飽飯”
郭有福等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這位巡撫大人是什么意思。
幾人都是人精,知道茹瑺來這里是什么目的,畢竟店頭就在太原城邊上,再閉塞也聽到了朝廷山西移民五十萬的消息。
既然你茹瑺是來辦事的,就直接辦事,噓寒問暖,打感情牌做什么,我們是老人,又不是小年輕,被你問兩句,就心甘情愿,赴湯蹈火了。
但巡撫大人問,還不能不回。
郭有福作為店頭大族之長,只好賠在一旁道“回官爺話,店頭雖是人多地狹,好在這些年來風調雨順,倒還餓不了肚子。”
茹瑺接過楊溥遞過來的茶碗,打開碗蓋,輕輕地吹了兩口,道“果是如此本官看未必吧。”
“這”
郭有福有些慌張。
難道說這茹瑺還挨家挨戶走訪了不成
茹瑺只看了一眼郭有福的神態便了然于胸,道“既然大家都在這里,本官也就不繞彎子了。店頭有不少百姓連溫飽都有問題,這一點布政使衙門清楚,你們也清楚。現在機會擺在眼前,你們能不能珍惜,還需仔細思量。”
劉五咳了兩聲,待喘息平穩后,對茹瑺問道“大人所言機會,是什么機會”
茹瑺見這些人揣著明白裝糊涂,嚴肅地說道“自是移民,遷移至河南、北直隸等地。”
郭有福抖動著白色胡須,道“移民還要去北直隸大人,不是我們不愿意配合朝廷,只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啊。”
劉五也連忙配合“是啊,我們在這里好不容易有了家業,現在朝廷又想要移民,我們實在是舍棄不掉啊。”
茹瑺理解這些人的擔憂,只不過他們以為自己前來,是想要將他們這些大戶也遷移出去,這才有了抵觸情緒,看來還需解釋清楚
正當茹瑺想要詳說時,楊溥對茹瑺作了個手勢,茹瑺便裝作有些慍怒,不再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