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報紙的內容大致是
今天上午皇上種了地,下午官員參加了某個禮儀,晚上誰上了什么奏折之類。
到了宋代,報紙行業得到了高度發展,并出現了邸報的說法。
能寫出“坐觀邸報談迂叟,閑說滁山憶醉翁”,也說明蘇東坡經常拿著一份邸報看,并對邸報的內容頗有不屑。
宋代的報紙可就不是日報了,可能是旬報,如果偷懶的話,那就是月報
當然,老宋家很有保密意識,規定“其實封文字或事干機密者,不得傳報”等。
官報如何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在宋代的時候,出現了小報。
小報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非官方民辦性質的報紙,發行日期不定、內容多少不定,當時的百姓對這類小報還有另外一種稱呼
新聞。
這樣一看,宋人早就開始玩轉新聞報紙,開辦自媒體了
但是,這些新聞小報不是官府審核的,你們這些人也沒辦證刻章,也沒給朝廷送好處,還經常揣測、臆想、瞎編新聞,這不合適啊。
雖然朝廷不重視民間輿論,但也不允許你們“撰造浮言”、“亂有傳播”,禁了吧。
元朝管得更嚴了,嚴到什么程度,小報不允許辦,那什么,邸報也免了吧
大家一起下崗分流,這不就沒散播謠言的危險了
可邸報還是有好處的,民間不辦,朝廷也得需要辦,畢竟這個東西有著管控地方、傳達指令、溝通重大事務的重要功能。
于是,朱元璋又恢復了邸報。
明代邸報發布與抄傳主要有三個環節,通政司、六科、提塘。
通政司“出納王命,通達下情”,無數政務都是從這里傳到地方的,也有著豐富的邸報素材。
六科則主要采集、記錄朝廷事務,補充邸報素材。
提塘則負責向地方進行抄傳。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明代中期出現了民辦報紙,嗯,取得了營業資格證的那種。
但是,就當下而言,明代的邸報還是很傳統,僅僅只是服務于官僚系統,沒有民營報紙。
朱允炆自然不可能讓胡濙辭官,去開辦民營報紙企業,既然是官員,弄個國營報紙企業不就妥了
告示不能碰,邸報不能用,另起爐灶啊,多大點事。
“你此去山西,帶匠人可置辦宣傳司,開辦大明民報,朕會安排一些翰林官員隨行,負責主筆,一定要刷印,不可手抄。大明民報如何講述聲音傳入民間,如何讓目不識丁的百姓需要大明民報,需要做很多事”
朱允炆真的很郁悶,印刷術、紙質術都已經很成熟了,可誰能想到,幾百年中,報紙清一色手抄版,只有在明末崇禎時期,才有人開竅,開始用印刷版。
也不知道這些年,從事報紙行業的仁兄都干什么去了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