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芳連忙讓人看著點,不要將這些嘔吐物覆蓋了,然后跑向人家方向去借瓦罐。
證物需要拿回去才行。
看著藺芳奔跑的身影,張望有些不解地走到冉二爺身旁,低聲道“二爺,這件事我們還是不參與的好吧。”
冉二爺丟下樹枝,嘆息道“祖上以孔子為師,既然他老人家的后人遭了難,我們總不能袖手旁觀。不過,也僅限于此,官場的水,還是不陷進去的好。”
張望重重點頭,跟上冉二爺,低聲道“前幾日來的白蓮教教徒還沒有離開,混在了我們隊伍里。錢三斤說那些人在夜間會拉攏一些人講述白蓮教教義,我們該怎么做”
冉二爺很平靜地看了一眼張望,然后抬頭看向跑來的藺芳,道“這個人會幫我們解決一切吧。衍圣公得罪了白蓮教,這一次下藥恐怕就是一個警告。”
“你是說是白蓮教在害衍圣公”
張望低聲驚呼。
冉二爺沒有再說什么,而是看向樹林方向。
三千根原木只是小打小鬧,后續將這些木頭鑿入地底才真的是力氣活,可是地基若沒有這些原木支撐著,很可能會滲水,且閘門一落,全陷入淤泥里了,根本就沒辦法升降調節。
“有多少木頭了”
冉二爺問道。
張望看了看不遠處堆積的木料,道“應該有三百了。”
冉二爺皺了皺眉,問道“那些人還沒來嗎”
張望搖了搖頭。
就在冉二爺想派人去尋時,錢三斤走了過來,說道“二爺,張大哥,他們回來了。”
東面的小道上,出現了一輛輛手推車,多達二百余輛,還有幾十輛牛板車,緩緩而來。
吳海指揮著眾人,將一些貨物放到臨時搭建的茅草屋里,一些貨物則放在了外面,張望、錢三斤與冉二爺走了過去,還看到牛車上拉著數量不菲的細長鐵棍。
“吳大頭,這是做什么用的”
張望喊道。
吳海等人并不是會通河工程的匠人或民工,而是朱允炆從京師直接調到山東的混凝土施工小隊。吳海跟著李老三、李九等人干了許久,對于混凝土施工的要訣還是很清楚。
他們到山東來,就一個任務修筑混凝土閘門,早日建成水柜。
朱允炆曾與工部商議過,會通河沿途水柜、各類閘門等,不下四十處,若按照傳統做法,先打原木到地底形成地基,然后用巨石壘出閘座,之后還得將一些巨石打磨整整齊齊,或放入一個槽內拼接得嚴絲合縫,或干脆就用一個巨大的條石直接作為閘門,兩邊設絞索,絞盤。
一個閘門至少要小半年工期,若遇到下雨、酷暑等天氣,施工時間還得延長。
為縮短工期,朱允炆認為水柜與閘門耗費時間太長的一個原因,就在于閘門、閘座的修筑上。要知道會通河河道兩邊,很多地段都是良田,它沒有山啊,要從幾十里、幾百里外的山上弄好石頭,打磨好,然后運過來,如果有水道借助還好,若是全靠人工拖運,這一天才能走多遠
這個時代沒拖拉機,牛再多也未必干得過牛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允炆便安排混凝土工程隊抽調一部分人支援會通河,專門實驗、研究能不能打造足夠防水的、堅固的混凝土,以取代傳統的條石型閘門,運輸混凝土材料總比運輸大石頭輕松多了。
混凝土這東西雖然在京師逐漸為人所熟悉,可在很多地方,人們別說見了,就連聽都沒聽說過,聽說這些材料可以當閘門,張望、錢三斤等人更是一臉疑惑,滿腹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