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并刷新頁面。
事關百官切身利益
解縉、郁新等人不由有些緊張,其他官員更是不安。
上次切身利益的時候,可是切掉了不少財產,原本的免稅田上了稅,搶來的地也給退回去了,這次又要切身,不知道皇上大人準備切哪一塊。
朱允炆沒有繞彎子,也沒有讓眾人不安多久,直接說道“朕知曉,你們之中有不少人去找了船商,打造海船,想要去南洋采得番香番貨,解縉,你老家在江西造了多少船啊”
“呃”
解縉沒想到自己被點了名,惶恐不安地走了出來,請罪道“臣這就寫封書信,將船只劈了當柴燒。”
掌握著朝廷第一手情報的解縉,自然知曉怎么用。
朝廷第一次下南洋時,解縉就已經察覺到了苗頭,安排家中老仆帶長子解禎亮回到了江西吉安,征調民間船匠打造海船。
其他官員也不是傻子,眼看有利可尋,自然紛紛下手。
這也是徽商胡文義、周大匠能夠在短時間內崛起的一大原因,可這些商人中多是河船,少量海船還都是小船,說句不客氣的話,能載個三千斤貨都算好的了,當然,身上的肉也得算進去。
但官員沒有其他路子,這兩年朝廷十分重視造船,征調了太多匠人進入船塢,民間能制造大船的技術不夠,匠人不足,船塢也跟不上,能有幾個差不多的小船,已經算不錯了。
即使如此,也難擋眾人發財的,買船的買船,造船的造船,只要等朝廷解禁大海,就可以一蜂窩出航,只要到了南洋帶貨回來,多少成本收不回來
聽說上次去南洋商人,已經賺翻了,那個沈一元的財富,怕是超出了五百萬銀兩,名副其實的巨商。
解縉雖然不想成為商人,但很想要錢,所以才有了造船之事。
朱允炆看著請罪的解縉,道“造都造了,燒了是不是太可惜了郁新,你家最近也買了八條海船吧,總用海船在河里撈魚,是不是不太合適”
郁新老臉一紅,連忙請罪。
朱允炆接連點了幾個人名字,憑借著安全局的情報,這些官員的動靜自然是一清二楚。
“朕就不一一點名了,朝廷要解禁大海,你們想要撈一筆,朕沒意見,但有些官員借此與商人勾結在一起,許以好處,甚至還有人打起了宮廷貢品的主意,說什么只要能帶來番貨,日后誰家的貨物就可以成為皇室貢品。呵呵,看來皇宮的事,朕也做不了主了啊。”
“噗通。”
眾人轉身看去,工部郎中癱軟在地上,看樣子是昏迷了過去。
朱允炆瞥了一眼,繼續說道“你們是朝廷的官員,吃的是朝廷俸祿,按理說商賈投機之道與你們毫無關系,如此做派,實屬非人臣所為。若放任下去,必會禍亂朝綱,禍國殃民。朕思慮良久,著令內閣與三法司,擬定官員禁止從商的律令,三法司需在明年夏日,拿出律令,頒行大明。”
“臣等遵旨。”
解縉、郁新等人心中一喜,臉上并不表露,連忙答應。
皇上雖然說要禁制官員從商,但也給了大家一個定心丸,那就是說今年不禁止你們從商,想要去南洋的,可以準備了,想要賺錢的,這是最后的機會。
百官中也有清廉正值之人,明白官員就是官員,一身銅臭算什么。
雖然洪武年間也有禁止官員經商的事,但洪武朝畢竟沒有商戶戶籍,商戶只能掛靠在其他戶籍下生存,不找幾個當官的當靠山,誰能混得下去
而官員也需要商人投靠,就朱元璋那點死工資,餓死爹娘也未必能養活兒女,不從商人那里撈一筆,全家都得餓肚子。
現在朱允炆提高了待遇,又給了一次發財機會,然后再準備實現官商分離,這種手段沒有血腥暴力,平平和和,卻深得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