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并刷新頁面。
朱允炆也考慮過制造鐵船的可行性問題,后世有機器挖礦,有高爐冶煉,有電焊加工,可這是在古代,純人工時代,真的能制造出鐵船嗎
答案是
能
任何人都不應該小瞧中國人的智慧與能力,在一窮二白的年代,在算盤的聲音里,在金銀灘獵獵的寒風中,在日以繼夜的鉆研中,在羅布泊的驚雷中,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證明了一點
中國人是有智慧,有能力解決一切難題的
后世人如此,大明的大國工匠們,不應該也是如此嗎
沒有機器挖礦,那咱就用人挖,沒有高爐冶煉,那就用矮爐,沒有電焊,那就用錘子敲,鐵壺都能包出來不漏水,船你們包不出來
在朱允炆看來,鐵船制造最大的難題,還不是這些技術性的問題,而是動力問題。
一般鐵船還好,沒有風的時候劃槳也還能跑跑,但如果是大鐵船,沒有風怎么跑
寶船有長櫓,拼了力氣吆喝吆喝也能堅持一段時間,可大鐵船自重更重,吃水更深,把長櫓揮斷了,也未必能多少動力啊
說到底,鐵船還是需要配蒸汽機才合適。
看來需要在國子監專門開設一個蒸汽動力學專業,總靠人力也不是個辦法
“皇上,我們輸了。”
梁尚才、王二等人低頭,一臉愧疚。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擺手道“輸贏并不是結果,明白問題,找準方向才是結果。古人有曹沖稱象之典故,想來你們也是熟悉,朕就不再多說。大象在船上,如此沉重尤能支撐,這鐵船在水上,為何就不能跑”
“說到底,是我們沒有想過制造鐵船罷了,畢竟木材到處有,取材方便,打造起來也方便,而鐵料本就少,拿來造船屬實有些浪費,加之造船不易,縱有人動過這心思,怕也無法實現。”
梁尚才疑惑地問道“那皇上讓我們制造鐵船,是為了”
朱允炆收斂笑意,嚴肅地說道“前人沒有做到,我們后人做到了,不是更顯得偉大嗎”
“偉大”
梁尚才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內涵,但似乎自己的余生,不再是那么迷茫了,而是有了一個清晰的方向,有了一個更有奔頭的目標,那就是
鐵船
朱允炆粗略地解釋道“其實先人在這方面已經有過研究,墨家還專門論述過。朕簡單的說下,這物體在水上是漂浮,還是沉下去,與物體是鐵,是石頭,是木頭本身沒有關系,而是與水有關系。”
“這”
梁尚才等匠人驚訝不已。
浮不浮在水面上,不是看上面的物,難道只是看水
若這是正確,那錘子、榔頭、石頭都能漂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