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些水性特好的人,他們不是被商人圈養,就是隨時聽候官府征調,或是自抬身價,或是畏懼江底暗涌,輕易不賣力。
可是就算是他們賣力,以孫、張兩家的財力,根本請不動這些人。
“五十兩。”
張博志有些無力。
五十兩,似乎不多。但對于尋常書生之家,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讓他們無法承擔。
要知道十兩銀子,足夠尋常的五口之家一年花銷。
像是一些電視電影里,一些百姓動不動就能拿出幾十兩,這基本上都是騙人的,幾十兩銀子很可能是一家人一輩子的積蓄,誰可能一下子拿出來。
朱允炆微微皺眉,這個數字確實不少,和過年撈個尸體要幾萬差不多了。
雖然朱允炆不缺這筆錢,但解決問題,不一定需要自己掏腰包嘛。
“你們就沒想過找人拉一筆贊助費”
朱允炆問道。
“何為贊助費”
張舉文與張博志愣住了。
寧妃忽閃著眼睛,若有所思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笑道“這普天之下,對瘞鶴銘所在有興趣的人很多,無論是朝廷大臣,還是一些士紳,亦或是各地名門望族,對此總會有些想法。你們就不知道書信幾封,告知對方,現在瘞鶴銘就在江底,只要略盡綿薄之力,定能讓瘞鶴銘重見日月,到時,刻其功德名于瘞鶴銘一側,豈不是美哉”
張舉文看向張博志,不雅地張著大嘴巴。
張博志猛地拍手,贊道“我們為什么就沒想過如此”
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自己是文人沒錢,但不意味著其他人沒錢啊。
現在的內閣大臣解縉不也是一個書法大家嗎他雖精絕小凱,但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以他對書法的熱愛,未必不愿意出一筆力啊。
至于將消息傳到解縉手中,那也是容易的,畢竟都是在文化圈混的,誰不認識幾個朝廷里混飯吃的,哪怕是打過一次招呼,見過一面,那也算關系。
就算找不到解縉這個大人物,那不是還有一堆小人物可以去聯系的
找到人,拿到票子,請人去江底摸尋,事情不就解決了
朱允炆看著驚喜莫名的兩人,道“看來兩位早晚會成為我的教書先生。事情就這么辦吧,若是打撈不出上,我會另想辦法。取五兩錢鈔給他們,權當我為瘞鶴銘出世出點力吧。”
薛夏取出了五張嶄新的大明錢鈔,遞給張舉文、張博志。
兩人看向朱允炆,都沒有推辭,而是選擇了坦然收下。
張舉文感謝之后,道“尚未請教小兄弟姓名,他日是瘞鶴銘出世,我等也好刻名于此。”
朱允炆哈哈笑了笑,轉身帶著寧妃便準備離開,揮了揮手,背對著兩人道“想要知道我的名字,那就等瘞鶴銘出世之后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