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角、“道里”直線距離、“高下”相對海拔高度、“方邪”地表平坦度和“迂直”考慮地形后的距離。
前面“三體”是最核心的要素,后面“三體”是輔助矯正的要素。
可以說,古代中國人將制作地圖的標準流程化,是需要感謝裴秀的,是他奠定了制圖理論。
除了裴秀的“制圖六體”法,中國人還有另一種方法制圖,即“計里畫方”。
所謂“計里畫方”,便是先在圖上畫滿格子,每一個格子的邊長代筆一定的里數,然后在圖上繪制內容,以確保繪制地圖的精度。
比如唐人賈耽的海內華夷圖,北宋沈括的天下州縣圖,都是采取的“計里畫方”,精度足以令后世人驚嘆不已。
當然,元朝時期的數學家郭守敬也為地圖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創造性地提出了“海拔”的概念,別以為這些事都是后世才有的,幾百年前老祖宗都在用了
朱允炆看著咸淳臨安志中的西湖圖,正與寧妃說笑著,船簾被掀開,薛夏稟告道“爺,前面河道變窄,怕是行不了船。”
“河道收窄”
朱允炆有些意外,走出船艙看向遠處,看著前面驟然收窄的河道,不由皺眉“這河道收窄太過突兀,一旦發了大水,這里豈不是很容易成災”
既然河道走不了,距離杭州城已是不遠,朱允炆便下令就近上岸。不遠處有一處簡易渡口,一行人自渡口向西南而去。
朱允炆看向寧妃,道“我們先至西湖,休息與準備一日,再回韓家吧。”
寧妃莞爾,道“聽夫君安排便是。”
行過五里路,已可以遠遠看到西湖。魂牽夢繞之地,令有些疲倦的朱允炆振奮起來。
“宋時蘇軾曾寫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楊萬里寫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可見這些古人對西湖推崇備至。”
朱允炆期待地說道。
寧妃看了看朱允炆,拿出手帕給朱允炆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道“那是宋時西湖。”
朱允炆笑道“我知道。”
自信“知道”的朱允炆,終于還是“不知道”了。
薛夏找了當地人詢問,最終指了指前面的湖水,對朱允炆說道“爺,西湖到了。”
朱允炆嘴角顫抖著,一臉的不可思議,眼前哪里是西湖,這不就是兩三里路的一個大池塘
前宋的十余里西湖呢
說好的繁華呢
目光之中,這里哪里有繁華可言
小湖一個,周圍都是桑田,還有一些建筑,不知道是誰
在這里私搭亂建這哪里是自己夢中的西湖,擺明了就是圍湖造田的莊稼地,外加開發房地產用地
“你確定這里是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