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闌珊。
吏部給事中徐良合上書,剛吹熄蠟燭,準備離開書房,就聽到窗外傳來腳步聲,臨近后,仆人道;“老爺,門外有人求見。”
徐良有些疑惑,這誰大晚上不睡覺,跑自己家里來干嘛
“可說明身份”
徐良問道。
仆人回道“問過,只說是老爺同僚,有要事相商。”
徐良思索一番并無頭緒,只好安排仆人將其帶至書房,自己去打了水,洗了洗臉上的汗水,這才走入書房。
黑袍罩身,顯得神神秘秘。
徐良尚未說話,對方已轉過身,和煦一笑,喊了聲“正浩兄。”
“修仁兄”
徐良有些意外,來人不止是同僚,還是同科進士,現任刑部員外郎的萬忠。
萬忠將黑袍脫下,解釋道“夜中來訪,實有白日難言之事,若有叨擾,還請正浩兄多多擔待。”
徐良擺了擺手,讓萬忠落座,親自斟茶,道“恩榮宴之后,我們各忙東西,鮮有相聚,你若早來,我們還可痛飲幾杯。”
萬忠回想起建文元年時的科舉,還有那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恩榮宴,當時好像只顧著看文工團的演出了
狠狠搖了搖腦袋,萬忠的臉色變得肅然起來,道“此番拜訪,實有一件事關國朝大事,需要正浩兄一同出力。”
徐良收斂了笑意,心頭也多了幾分謹慎與警惕。
經過近兩年的朝廷生涯,看多了傾軋與出賣,徐良已經不是初入朝廷的熱血青年,腦袋一熱,不管后果就往前沖。
萬忠也沒有繞彎子,而是開門見山“眼下皇上已經近月不上朝,不理政務,甚至連大臣都不見,長若如此,如何了得眼下唯有集我百官力量,聯名上書,警醒皇上,不應因后宮之樂而懈怠朝政,應謹記太祖教誨,以國事為重”
徐良聽聞是此事,不由松了一口氣,道“這不是皇上身體抱恙嗎之前那次朝會你也知曉,皇上晚來許久,聽太醫說,皇上身體困乏,需要多多靜養。”
萬忠嚴肅地搖了搖頭,道“抱恙三日不上朝可以理解,七日不理朝政也可。然你可曾見過近月不上朝,不理朝政的帝王太祖病重在榻時,尤且聽聞內侍報讀文書,偶會接見大臣現我皇懈怠,作為大明臣子,應當竭力勸誡,收其本心,為萬民謀大業。”
徐良也感覺有些奇怪,按理說,尋常人得個風寒,日也就康復了,可皇上竟然這么久都沒好,實在是有些反常。
萬忠見徐良有些松動,起身道“想當初,皇上勤勉于政,為民推一條鞭法,為商執新商之策,力革三大營,又有大工程鋪展而開,種種新政,是何等的令人振奮。而今皇上悠閉后宮,不理朝政,怕是醉于宴席,枕于美人,不思進取,作為國朝臣子,我等雖是位卑,不敢不憂國家”
徐良被萬忠的正直與浩然給震撼住了,當即拍案道“你說得對,位卑亦是臣子。我等誠憂國家,當聯名上書,求皇上臨朝,此乃大義之舉”
萬忠
對徐良深深行禮,道“正浩兄此舉定能流芳后世”
徐良并不在意什么流芳后世,而是真正的擔憂了國家未來,皇上一直不上朝,總不是個事,聽說連齊王造反、青州戰事這等重大之事,皇上都沒有出面,甚至沒有召傳任何一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