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上天至少給朱允炆了一個完美的中秋節,不過也就這樣了。
大寧軍情的消息震驚京師。
朱允炆坐在奉天殿,召集百官議事。
以徐輝祖、
宋晟為主的武勛,當即請命,愿帶兵主動出擊,尤其是宋晟,慷慨陳詞,道“韃靼、瓦剌不過是敗北之敵,也敢窺我疆土,當興大軍北伐,蕩平哈什哈、阿魯臺”
相對于武勛的積極請戰,文官卻表現的不溫不火,不說反對出征吧,但也不支持。
吏部右侍郎毛泰亨出班,道“皇上,北方有軍情,自有大寧、遼東兩地都司處置,若需兵力增援,可于關內調兵。至于從京師集大軍北伐,臣認為不妥。一旦北伐,必調動大量民工,耽誤農時,且今年戶部支存已至極限,再出動大軍實在有所不妥”
宋晟當即反對“總拿農時說事,莫不成瓦剌與韃靼還需要等你農時過了才發兵來打敵人就在關外,哪里顧得上那么多,若不打敗敵人,日后所有農時都會耽誤”
毛泰亨有些著急,反駁道“可我說的是事實,今年國庫鋪了那么多工程,哪里有余錢去打仗”
宋晟喊道“夏稅不是已經在入庫了拿出來打如何不行”
毛泰亨梗著脖子“那是明年的開銷,今年你們拿去打仗了,明年會通河還疏浚不疏浚,混凝土道路還修不修,寶船還造不造”
宋晟急眼了,擼開袖子握著拳頭,喊道“洪武朝時也沒見那么多嘰嘰喳喳的麻煩事,只要有戰事,就應該傾力出擊,直至敵人被打敗或退走,還有什么可商議的”
毛泰亨很想問問宋晟,洪武朝有這么多新工程嗎不知道這些地方每年都要耗費無數銀兩嗎
“夠了”
朱允炆有些頭疼,找文官來談論軍事問題,簡直就是自找沒趣。
兵部尚書鐵鉉出班,嚴肅地說道“皇上,臣對遼東、大寧與喜峰口一線頗為了解,知那里軍士善戰,有有守城之利,雖瓦剌韃靼發動大軍,然未嘗不可一戰。”
“你的意思是,不出京軍,只依靠遼東、大寧兩個都司去對抗北元全部精銳”
朱允炆盯著鐵鉉。
鐵鉉有些緊張,北元的實力不容小視,若瓦剌與韃靼真的聯合進攻大寧與遼東,再有一個白眼狼朵顏衛在一旁幫忙,只大明兩個都司,真的能抗衡嗎
但仔細盤算,也未必沒有勝算。
要知道大寧都司,除本部外,還有是十個衛,合計兵力超出八萬。而遼東都司盤踞遼東,分散有二十個衛,合計兵力超出了十萬。
就算是瓦剌、韃靼、朵顏衛兵合一處,最多也就二十萬兵力。
二十萬想要吞掉草原上的一座座堅城,可不容易,尤其是現在已經過了中秋了,十月一旦來臨,北風獵獵之下,不利作戰,更不利打攻城戰。
想到這里,鐵鉉堅定地對朱允炆回道“皇上,遼東、大寧兩個都司應足以應對。若他們需要求援,臣以為燕王可于北平領兵掛帥,直出喜峰口。”
“燕王嗎”
朱允炆原本沒想著今年與北元打架,但哈什哈不遠千里約架,自己不找個人去安慰安慰他,是不是有點不合適
朱棣,你也聞到了戰場的味道了吧
朱允炆沒有再任由百官議論下去,直接下令“內閣擬旨,鑒于關外軍情,封燕王為征北大將軍,統領北平十萬兵力,移兵薊州,平安、瞿能為副將,命北平布政使張昺做好后勤供應。為緩解北平糧食供應,對運抵北平糧食的商隊,多給兩成鹽引,執行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