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端起茶碗,嘴角一笑,道
“自秋稅執行好啊,不用折騰了。”
郁新連忙謝恩,誰料朱允炆又跟了一句“至于明年的官員俸祿,朕也拿走十分之一,權當是朝廷給官員發俸祿的損耗了。畢竟眼下俸祿以錢鈔為主,若是發銀子,還需要將銀錠切碎,若是發錢鈔,這也需要本錢嘛,總之,發俸祿也是有損耗的。朕打算先收個一兩年,如果百官沒有意見,就著為永例吧。”
郁新張著嘴巴,有些慌亂。
皇上你怎么能耍流氓啊,地方官吏從百姓那里多收取了火耗,你也不能從我們這里收取“俸耗”吧,我們也要養家糊口,一大家現在就靠這點俸祿吃飯呢。
朱允炆看著郁新,眼神中滿是堅定。
你們官員要吃飯,百姓就不要吃飯了
只準你們官員打劫百姓,就不準朕打劫你們
不退火耗就不退嘛,沒關系,隨你們,怕麻煩也不礙事,隨你們,俸祿多少,還是自己說了算的,說改隨時可以改,你們多收的,有辦法讓你們吐出去。
郁新這下是看清楚了,朱允炆打算綁架所有官員的利益來處理火耗這個問題
“臣支持退回火耗”
郁新終于轉了態度。
相對于地方官員送來的那點孝敬,手里的俸祿才是最主要的。畢竟以后肯定沒火耗了,今年不退火耗,“俸耗”問題很可能會持續很多年啊,這誰受得了
“你可不要勉強啊。”
朱允炆笑了。
“此乃肺腑之言。”
郁新心在滴血,后悔不已,為什么被趕出去的是解縉而不是自己
對于火耗問題,朱允炆找夏元吉問過,地方雖然收取了大量火耗,但這些火耗收入絕大部分都沒有進入戶部。
也就是說,火耗的錢直接被省、府、縣與京官瓜分掉了,成為了一條灰色的利益輸送鏈條。國家沒半點好處,皇上也沒半點好處,好處都在官員身上。
因此,朱允炆如何都不會同意朝廷官員如此私吞百姓錢財,至于這些瓜分的錢,官員有沒有花在姑娘或老婆、孩子身上,都必須拿了多少吐出去多少。
于是,大明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驚人的一幕官老爺給發錢了
官府發錢,這在歷史上也不算什么稀罕事,比如宋朝的時候,身在東京的百姓那是一個幸福,下雪了,給“雪寒錢”,久雨久晴,還有“賑恤錢米”,一些特殊節日,皇宮里的人還會學土豪,站在城墻上撒錢玩,所謂的“搶節錢”
但在宋朝之后,這還是第一次有官府給百姓發錢的。
一些官老爺一臉苦澀,心都在滴血,但不發錢也不行啊,哪里退錢是有定數的,必須有監察御史,安全局人員在場,在這種“錢不夠數,刀來湊”的情況下,許多官員都開始破產了,不得不向中央錢莊借錢來填補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