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戰場,不是誰家里。
可是如此詭異的一幕,實在是沒人見識過啊。
誰家打仗會趴在地上的,這不是任由馬蹄子踩死嗎
剎那,轟聲大震
讓脫魯忽察兒等人徹骨難忘的一幕出現了,原本騎兵行進的道路,竟猛地炸開,馬匹嘶鳴倒地不起,騎兵重重摔在地上,猛地又被炸飛起來,只不過在半空中,一個完整的人不見了,只剩下殘缺
哈兒徹底驚呆了,這哪里是戰場,地獄也不會如此收人啊
好好的路,怎么就不可信了
好好的路,怎么就炸了
不斷人仰馬翻的慘烈一幕幕,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徹底摧垮了脫魯忽察兒的信心,連忙下令軍隊后撤。
而此時趴在地上的火銃手,已再次換裝好了彈藥,朝著殘存的朵顏騎兵,毫不留情地補上一銃子彈。
盛庸也驚呆了,一旁的和允中、毛整與一干軍士也有些麻木。
雖然說盛庸知道二炮局送來的東西很厲害,畢竟沒有真正見識過這些武器的殺傷效果,就連素日訓練,也都是秘密的,小心的,用舊的裝備訓練,不敢輕易耗費這些物資。
為了這點貨物送到大寧,戶部與五軍都督府可是用了死力氣,盛庸也收到了朱允炆的秘旨,讓自己謹慎使用。
原本朱允炆是打算拿寧王試試這批武器的損傷效果,回頭讓盛庸寫一份報告,也好拿回去研究研究怎么能更高效率殺人。
可盛庸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寧王朱權的交流、軍人之間的信任,最終選擇相信了寧王,并主動配合寧王,實施一次驚世籌謀,以一次超越想象的行動,讓韃靼、瓦剌、朵顏衛徹底決裂。
盛庸不止一次的嘆息,若寧王可以提前說出計劃,朝廷可以提前安排大軍進入大寧,那這次籌謀與行動的目的,將不再是簡單的促使三方決裂,而是徹底消滅三方勢力
不過盛庸也清楚,這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其一,大規模的調動需要太長的時間,也更容易暴露野心與圖謀。韃靼與瓦剌一旦受驚,很容易搬家。
其二,寧王是關外霸王,可朱允炆是大明帝王。朱允炆不可能將更多兵力,交給寧王來統領。
而如此驚天計劃,對時間,對時機,對全局的把握,卻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揮,一旦有分歧或有某一個環節不到位,將會全盤皆輸。
這種事,也只適合關外兵力的有限配合,無法適合數十萬軍團的大規模作戰。再說了,大明現在很的窮,還拿不出幾十萬騎兵
盛庸搖了搖腦袋,揮舞了手中的黃色旗幟,隨后鼓聲大振,明軍開始進攻。
“地雷”彈已經被朵顏衛很好友的清理掉了,明軍只需要沿著安全的道路前進就可以了,雖然有些粘稠,但畢竟安全,萬一沒清理干凈,送走了自己就得不償失了。
山間路不好走,雖然有些地方平坦,空間很大,但主要的地方,不是密林,那就是山石,這些地方跑馬怎么都不會太快。
盛庸的軍隊是以步兵為主的,短刀手,盾牌手,弓弩手,火銃手,至于神機炮,那只能先留在原地了,這么沉重的家伙進山實在是太難了。
追兵追得像盛庸這么悠閑的可不多,不遠不近,就保持著三百步的距離,你們打不過來,我們也不好打過去,你想跑,跑不掉,我想追,還是容易。
脫魯忽察兒不知道盛庸搞什么鬼,追都追來了,你倒是打啊,我們不逃了還不行,就在這寬闊處決戰,這里不可能大地再裂開了吧。
可盛庸偏偏又不打,一看脫魯忽察兒想要動作真格的,當即下令安營扎寨,還砍了木頭,修了柵欄,就差推出別墅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