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件事沒有發生,可前面的事都按照朱允炆的預判一一出現,朱棣有了野心,辦了養殖場,也裝了瘋。
這種令人匪夷所思,惶恐不安的預判力,朱權自認絕做不到,或許自己可以推演大事件的走向,但絕不會預判的那么詳細,那么細節,那么真實
自己的叫推演,朱允炆那種直接就是導演了
朱棣被壓得沒有辦法動彈,一干力量被抽空,徹底失去了與朱允炆對抗的本錢,他臣服了。
現在看來,他安于臣服,心有敬畏。
朱棣喝了一杯茶,打破了沉默“你在大寧,不知道京師變化,有些事我也不便明說,但你要記住一點,朱允炆不是昏君,太祖沒有選錯人。”
朱權找出一面銅鏡,看了看臉上的手掌印,有些難過地說道“不需要下如此重的手吧”
朱棣冷冷看了一眼朱權,以不可抗拒的語氣道“跟我回去,到了京師之后請旨留下,不要想著再回大寧了。若你執意留在這里,這次我用鞭子和巴掌,下次就要用刀劍了。”
朱權無奈地點了點頭,答應道“我排行十七,再有不憤也輪不到我。既然四哥都這樣說了,我跟你回去。”
朱棣松了一口氣,看來一頓打解決不了問題,就需要兩頓,打多了,問題就解決了
四日后,大明軍士穿過哈剌溫山,回到了大寧附近,盛庸帶兵迎接,將眾將士引入大寧城。
盛庸驚嘆于朱權與朱棣的指揮藝術,兩個人都是戰爭天才,相對于朱棣而言,朱權在這一次的表現更是搶眼,以一大盤棋,徹底攪亂了瓦剌、韃靼與朵顏衛三股勢力。
朱權聽多了恭維的話,擺了擺手,道“這大寧就交給盛都司了,我打算與燕王一起回京,當一個太平王爺。這一戰,權當我給大明百姓的禮物吧。”
朱鑒、陳亨等老部將聽聞之后,極是不舍。
朱權也不舍得。
沒錯,大寧這里氣候并不好,冬日漫長酷寒,有時候還得防備朵顏衛與其他蒙古部落偷襲,整天凍得跟個孫子一樣。
可自己喜歡這樣的生活啊,喜歡縱馬馳騁的壯志豪情,喜歡戰場拼殺的血脈僨張,喜歡手提人頭來,醉臥松崗笑的生活
無拘無束,來去自由,如此天地任由我來往,如何能不留戀
可朱權也清楚,必須回去了。
朱允炆明旨削藩,天下藩王紛紛響應,交出護衛與封地,前往京師聽候處置,唯一一個沒有提的,就是自己。
一群人都被削了,留下一個朱權,這是在那鶴立雞群。鶴不安穩,雞也不舒坦啊。這樣的格局想要讓大家都舒服,那朱權就得,別想著標新立異
如果不自覺點,那朱允炆遲早會幫朱權一把,只不過幫的力度有大有小,萬一力度有點大,又沒拿捏好,把自己給摁死了,步入齊王后塵,那就有點太慘了。
“你們不必勸了,我意已決。”
朱權沒有再猶豫,老四朱棣都老實了,自己還想那么多做啥。
而且朱允炆的手段實在是有點狠毒,齊王不就是造了個反,好歹也是皇叔,關起來吃幾十年牢飯不就好了,直接
挫骨揚灰。
若是學習了七哥,是不是也得領教下他的下場
朱權不想死了之后成灰,自己一定要躺在上好的棺材里,要埋在豪華的墓室里,絕不能被人燒了。
盛庸有些意外,在大寧扎根多年,勢力根深蒂固的寧王竟主動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