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之后,各自散去。
朱允炆站在武英殿外,看著天空,原本遮日的烏云緩緩散去,陽光散落,宮墻的影子顯現出來,涼意之外,多了幾許暖意。
劉長閣匆匆走了過來,行禮后,低聲稟告“接山東安全局急報,茹瑺扣押了高陽郡主,正在返回京師的途中。”
朱允炆吃驚地看著劉長閣,道“朱高煦被扣押了茹瑺,他不是在山西,怎么跑山東去了”
事情有點亂,朱允炆一時無法明白過來。
時間與空間都不交疊的兩個人,咋就突然出現了關系
劉長閣也有些撓頭,這件事說起來就是那么巧,也活該朱高煦倒霉。
朱允炆聽著劉長閣的匯報,臉上的表情很是精彩,驚訝,憤怒,大快人心的笑。
事情并不復雜,一個山西移民說了代王朱桂的壞話,被朱高煦聽到了,要打死他,結果先是被宋禮阻攔,后又為宋正臣威脅,最后直接被茹瑺給抓了起來
眼下北面的猛人就這么多,朱高煦一次碰到三,也真是不容易了。朱高煦被抓,還是以扣押的方式押送京師,這種結果朱允炆自然是拍手稱快。
朱高煦此人參與縹緲樓,勾結公子李祺,雖然只有人證沒有物證,朱允炆真想收拾他,還是綽綽有余。但考慮到朝廷還需要朱棣,朱允炆忍了下來,只不過用了點手段,將消息放到了中軍都督府的文書中。
朱棣看到了那封文書,打了朱高煦,并入宮請罪。
朱允炆見了朱棣,看著那封文書安慰朱棣,說不過是曹國公府的一些手段罷了,朱高煦一表人才,有勇有謀,心思靈活,做事周詳,很有上進心,如此聰明娃,肯定不會干出這種事來。
朱棣當時是汗流浹背,回到家之后又打了一頓朱高煦,原因可能是朱允炆夸朱高煦夸得太好了,當老子的朱棣竟然沒發現兒子還有這么多優點,一時氣惱的緣故
朱高煦不是朱高熾,他身體健全,行動方便,嚴格遵守小杖受、大杖走的規則,一看朱棣都抽刀子了,當然要跑路,這一跑,就跑出了鳳陽,山東濟寧
朱允炆笑了兩聲,突然笑不出來了。
茹瑺為民出頭,抓了惡霸朱高煦,是正義弘揚的正能量故事,可問題是,茹瑺是官,朱高煦是高陽郡王,皇室宗親。
按照朱元璋設定的規則,大明律是治理大明百姓的,不是治理皇親國戚的,皇親國戚犯了錯,是按皇明祖訓來辦的,朝廷官員是無權處置的。什么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都是扯淡,糊弄天真無邪百姓的話。
皇明祖訓寫得清清楚楚
皇親國戚有犯,在嗣君自決。除謀逆不赦外,其馀所犯,輕者與在京諸親會議,重者與在外諸王及在京諸親會議,皆取自上裁。
大致意思就是,皇上的親戚犯了法,交給太子處理,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罪,就與親戚們開個會,之后皇上擺個席,這事就過去了。
在上面這句話之后,還跟著一句要人命的話“其所犯之家,止許法司舉奏,并不許擅自拿問”,這就直接說清楚了,哪怕是皇親國戚犯了法,犯了罪,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你們是可以張嘴說話的,但是不準伸手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