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事李吉聽聞,渾身哆嗦,想要辯解,但看了一眼朱允炆方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癱跪在地上,喊了聲“臣有罪。”
蹇義沒有理睬這位,安全局的帶刀護衛已經走了過來,將其拉走了。
大朝覲期間,但凡有疑問,有疑惑事項,皆可問詢。吏部對于布政使司送上來的揭帖也不是完全信任,而是會進行甄別、核查,甚至是當場質疑。
“通州同知陳剛等三人,民心不服。汝等可認”
“俱當罷為民。”
“武清知縣陳全、縣丞等五人,濫用酷刑,以致民死,汝等可認”
“俱當入司法罪之。”
“”
大朝覲猶如一場判刑大會,公開宣讀其問題,表示處理結果,有沒有疑問當場表達,有什么冤情,當時就說。一旦出了這個門,可就真的沒機會了。
建文帝就在上面聽著呢,每一份處理結果的清單都會送給他閱覽,處理過程清晰,沒人情可講,只要皇上最后的時候點個頭,批準下,那就可以執行了。
北平布政使張昺臉色很是難看,這一會的功夫,自己轄區就被處理了幾十個官員,有些官員平日里看著挺好,挺能干的,到了這里,竟然都要入獄了
丟人啊
張昺難受,其他各省的同僚也難受。好歹張昺已經挨了幾刀,事情基本上過去了,而自己這邊鬼知道還有多少問題,揭帖上報的問題清單和吏部掌握的清單不一樣啊,這可有點不太妙。
北平布政使處理完了,就開始處理山東布政使司等衙門,按理說,山東經過了白蓮教清理,宋正臣的處理,問題不多了才是,可依舊問題重重。
青州重建需要錢吧,疏浚會通河需要錢吧,沒錯,這些錢官員都很難入手,所以,那就換其他法子入手
巧立名目,私自收稅的知縣都有,可見山東地方官員是有多大的膽子。
這些也就罷了,竟然還有官員另謀財路的,以誣陷百姓與白蓮教有勾結,拉人頭去請功,百姓要么交錢,要么就被拉走,就這么簡單。
要說百姓苦,也真是沒辦法了。
山東布政使李彥禎、按察使陳瑛幾乎都想找個地縫鉆進去,這些問題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可都是不知情的啊,自己治下出現了這種問題還不知情,那就是瀆職
如果不是眼下禮儀重要,李彥禎恨不得上前踹死那些官員,尤其是拿白蓮教當賺錢噱頭的官員,這不是找死嗎
吏部知道這么多,還是都察院的同僚發揮了不少作用,戴德彝主導的都察院,以擴大御史規模來提升監察力度,這種策略并不是沒有用處的。
事實證明,人多眼多,確實是可以發現很多底層的問題,也不是所有下放的御史都會淪落、會被收買的。
吏部綜合揭帖、往年考核記錄、都察院文書,實在不確定的,還可以找安全局補充點資料,調查清楚一些事還是容易,何況這一項工作提前了幾個月之久。
相當于北直隸的問題,山東的問題顯得“積重難返”,“病入膏肓”,這讓朱允炆很是不滿意,雖然有些事早已知情,但現在看著一個個官員被拉走的拉走,磕頭的磕頭,哭嚎的哭嚎,還是感覺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