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平還活著,這對占城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沒錯,安南陳氏也是占城的敵人,但如果陳天平現在回國,至少安南胡氏不會進攻占城了,陳天平回去之后,還得分化瓦解,處理胡氏勢力,安南陷入內亂指日可待。
雖然占城眼下不具備實力攻打安南,卻可以贏下幾年的喘息期,有幾年休整,就能多一兩萬兵,無論是防,還是攻,都好說。
孫子布想通了其中關節,連忙追問“陳天平人在何處”
裴伯耆搖頭。
孫子布傻眼,這是什么意思
裴伯耆是真的不知道陳天平在哪里,昨日有人告訴自己,陳天平即將入京,到時候可能他會被召見,不要亂跑亂逛亂喝酒。
至于即將是一天,還是兩天,會同館的也沒個準信。
但無論如何,他來了
裴伯耆倒了一杯酒,目光堅毅“我裴伯耆身為安南陳氏大臣,自當效命于陳氏之后。你們放心,一旦陳天平得天朝相助,復立為王,我當立勸他與占城國修好,與大明修好。”
孫子布和耶嘉僧遠嘴上連連稱贊裴伯耆,心里卻不以為然。
此時此刻,裴伯耆說出這樣的話,絕對是發自肺腑,真誠真摯。但換個時間,換個地點,他也可能發自肺腑地告訴自己,我要拿走你的腦袋。
不懷疑他當下的態度,但政治從來都不是他一個臣子能說了算的,安南想要擴張,只有兩個選擇,向北打大明,向南打占城。
不擴張不行嗎
切,安南地就這么多,不擴張吃什么去,總不能只靠一個紅河三角洲養護全國的人吧,把占城南面的肥沃土地搶過來,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子孫飯都吃不起了,還跟我談什么禮儀,安分守己
國情與地形決定了安南的出路,一定是向北或向南擴張,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裴伯耆很期待陳天平到京師來,可日子還是需要慢慢捱,只好轉了話題“你們可聽聞了,大明嘉獎了十優州府,百強縣,還有不少清丈隊。”
孫子布哭喪著臉“別提了,要不是他們,昨晚上我們也不會挨餓”
耶嘉僧遠差點笑出聲來。
這倒也是,昨日晚,大明皇宮宴請了幾千人吃飯,光祿寺忙碌的很,人手有些不足,會同館的廚子也被叫了過去,臨走時還吩咐會同館的人去外面買酒菜來,可惜傳話的人出去了,被京師的繁華所吸引,忘了買菜的事了。
然后,這群使臣就餓肚子了
等使臣不耐煩準備鬧事的時候,會同館的人這明白過來,怠慢了客人,為了彌補過錯,一邊解釋,一邊去外面訂了酒菜,總算是消了誤會。
聽說那個犯了錯的官員還挨了一頓揍。
裴伯耆沒有笑,只是哀嘆一聲,一碗酒入肚“大明在內治,不斷提升人口,提升田產,水利,教育,而安南呢在窮兵黷武,在殺戮,在陰謀奪權這樣的國家,還有什么前景可言”
孫子布對裴伯耆肅然起敬,眼前的人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安南舊臣。
沒錯,相對大明而言,無論是安南,還是占城,都顯得亂糟糟的,幾乎都是在擔憂戰爭、生存的問題,發展的問題,可沒人去考慮,哪怕是種稻谷,也只是為了不餓死,而不是為了過上好日子。
這就是差距,國與國之間的巨大差距。
“生在大明,該是何等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