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祿與張輔在看山,鄭和卻在看海。
舊港宣慰司。
大明水師船隊、商人船隊浩浩蕩蕩停留在舊港的港口中,大明旗幟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宣慰使施進卿很是高興,尤其是聽聞梁道明被封為南洋王,身體還過得去時,更是歡欣,對于鄭和提出的駐軍問題,施進卿沒有絲毫猶豫,當即開出了一片地,距離宣慰司所在只有十二里路,遠近正是合適。
大明舊港衛駐扎舊港宣慰司,標志著大明真正意義上掌控了這一塊海外飛地,而不是水中花,不是名義上的占領。
杜禹帶著舊港衛的軍士正在扎營,商人們看著杜禹的眼睛都有些通紅,恨不得將杜禹打一頓。見過奢侈的,沒見過這么奢侈的,上好的檀木,至少三百年啊,你拿去當木樁
對于這一點,杜禹也沒辦法,扎營總需要木頭,這里砍木頭又不需要辦證,順手砍了拉過來就用了,想找一根尋常木頭,那也得有才行啊
不巧,營地附近十余里,多是上等的古木。
商人眼不見為凈,到了舊港之后,就開始四處活動,南洋的人口雖然算不得眾多,但國不少,好東西不少,隨便找個島,就能弄到無數好貨,要不是大明水師不允許超載,估計這群人都到不舊港就可以回大明了。
對于商人的問題,鄭和并不在意,副手李興負責派人跟其進入滿者伯夷國、進入渤泥國,擺在鄭和眼前的,是一道巨大的難題。
鄭和、張玉、朱能、施進卿、鄭伯、鄭軍禮等人指著海圖不斷研究著。
施進卿聽聞鄭和打算繼續向西航行,前往極遙遠的天方之地,便嚴肅地說道“再向西,就是蘇門答臘與滿剌加,自滿剌加出海峽北上,是古里。而自古里再向西,就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海域。多年之前,聽聞天方的人來過舊港,然最近五六年,都不曾見到紅毛人,怕是那一片海域并不平靜。”
鄭和拿出的海圖是一份不太完整的海圖,至于朱允炆給他的完整海圖,早已被銷毀。在鄭和看來,那一份海圖太過珍貴,珍貴到不容許更多人知曉。
當然,那一份海圖的每一個細節都被鄭和所銘記,隨手就能繪制出來。
只是那份海圖有些海域的名字與地名,多少有些古怪。
不管怎樣,海圖與路線已經不是繼續航行的障礙,最大的障礙是缺少中繼點,一次遠航,需要大量的淡水、糧食、物資等儲備,若僅僅以舊港為中繼港口,那等航行穿過“孟加拉灣”就沒多少儲備了。越過錫蘭海域,抵達古里,就必須停下來籌備淡水與糧食。
而古里是什么情況,會不會允許大明水師停靠,這都是很難說的,按照朱允炆的吩咐,水師在南洋航行中能不打架就不打架,以免讓整個南洋諸國畏懼大明。
鄭伯指了指海圖中滿剌加的位置,道“要設中轉港口,安置倉庫,存儲物資以備遠航所需,除舊港外,還可于滿剌加設置倉庫。”
“滿剌加”
鄭和盯著海圖,陷入沉思。
舊港宣慰司雖然也扼守了馬六甲海峽,但只扼守的東南端,真正扼守馬六甲海峽西北端的,是滿剌加。
而自舊港去滿剌加西北部,還需要六七日的航程,但從那里為出航,穿過錫蘭、抵達古里,淡水儲備應還有不少剩余,哪怕是航海途中失了航向,也能確保安全。
只是,滿剌加會同意嗎
鄭和提出了疑問,鄭伯很自信地說“若大明水師幫滿剌加一把,他們定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