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由內閣大臣解縉授冊寶,之后讀冊寶,禮樂,內贊官贊唱,行禮
文武百官迎送東宮,安置冊寶。
禮部打開冊立詔書,前往午門外宣讀,昭告天下。
好了,但這里,禮儀總算是完成了八分之一。
后面還有太子朝謝皇后,又是近一個時辰的禮儀,之后太子進入東宮,諸藩王還需要拜,還有官員進慶賀表箋,一番禮儀之后,又是禮樂,內贊官贊唱,行禮
除了官員,藩王外,朝廷命婦也需要入宮恭賀皇后,又是一套禮儀,禮樂,內贊官贊唱,行禮
在朱允炆看來,搞出來這么一套禮儀的家伙純碎就是心理陰暗,胡亂折騰人,隆重一點,肅穆一點,一個地把事情辦了不就妥了,這里跑那里跑,這里行禮那里行禮,這里幾個時辰,那里幾個時辰,有完沒完了
但沒辦法,朱允炆雖然貴為天子,也無法撼動這古板的禮儀套路,而且人家是有根據的,你爹、你都這樣過來的,到你兒子也不例外
敬天,敬祖,循規蹈矩,按規章辦事,別急,后面還需要太子去宗廟呢。
啥,晚上了
好吧,那明天繼續
一個好好的元旦,把朱文奎折騰地快吐了,要不是之前被劉長閣鍛煉了一段時間,這會應該躺下了。好在冊封之后并無多少事,除了搬了個家,沒多少變化。
“朕今立東宮官,取廷臣勛德老成兼其職。老成舊人,動有典則,若新進之賢者亦選擇參用。夫舉賢任才,立國之本,崇德尚齒,尊賢之道。輔導得人,人各盡職。故連抱之木,必以授良匠;萬金之璧,不以付拙工”
朱允炆下旨,選拔東宮官員。
考慮到內閣解縉、郁新等人沒辦法同時進入東宮,加上他們本就是朝廷的重要人員,無法分身,朱允炆便沒有設置太子太師與少師。
經過百官推舉,內閣與六部商議,最終朱允炆修改,確定了東宮詹事府的官員。
命姚廣孝為詹師府少詹事,楊榮、胡濙、楊溥、金幼孜等人進入詹事府,分任左春坊大學士、左春坊左中允、右春坊大學士、右春坊左中允。
楊榮、楊溥尚在交趾,班師回朝還需要幾個月,暫由姚廣孝統籌。
楊士奇也在六部、內閣的舉薦名單之中,只不過楊士奇太忙,國子監那么多分院需要他管,初等學院需要他管,各州府縣與社學的問題,他也需要處置,眼下還需要接待各地入京教諭、訓導、先生,抓一抓教材問題,實在是分身乏術。
詹事府是東宮中除太子太師、太子少師外最重要的官員,考慮到太子太師、太子少師有時候只是一個名譽稱號,精神安慰,詹事府可以說是太子身邊最重要的人員,負責太子一切內務。
元旦之后國慶,朱允炆第一次攜朱文奎與民同樂,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就在一片的歡愉聲背后,兵科給事中為王坦停筆,默然地看著眼前的奏疏,然后起身,在書房的隔間里拿出了一個包裹,走向后房,交給了自己的親自崔氏“這里有二十兩銀子,是我當官多年的俸祿所得。我死之后,你就帶孩子回家吧,京師繁華,居之不易。”
崔氏聽聞后,頓時目瞪口呆,連忙哭著拉住王坦“夫君,這是為何”
王坦哀嘆一聲“滿朝文武,阿諛奉承,不敢直言。然危機已現,我身為給事中,必須開口啊,一旦上書,必會冒犯天顏,生死難料”
崔氏痛哭不已“就不能不上書嗎”
“我為朝廷命官,身負監察、佐校之責,豈能坐視不管”
王坦凝重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