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兵部尚書鐵鉉也毫不吝嗇夸贊,說楊榮是兵部職方司設置以來最厲害的人物。這倒不是夸張,畢竟洪武時期的職方司都是虛名,有一干名將在,都督府一家獨大,兵部都算不得什么,何況是兵部的職方司
對于此人的功勞,兵部與內閣給出的意見是提拔楊榮為兵部侍郎。
朱允炆沒有意見,楊榮在這方面確實是有天賦的,成為侍郎,他日成為尚書,也好進入內閣辦事。
楊溥
對于此人的功勞評判,內閣、兵部也存在分歧。
在兵部看來,楊溥在作戰中雖沒有親自上陣,但其憑借著洞察人心的本領,以創造性的辦法,將大明征討安南的檄文發到了安南各地,在安撫民心、招撫百姓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其功勞足以提拔到正四品。
可內閣認為楊溥所作所為只不過是軍中常事,發布檄文、安撫百姓,這都是戰場常態,即便不是楊溥提出來,其他人也會提出來,實在是談不上功勞多大,提到正五品已經給他面子了。
朱允炆也有些為難,內閣的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楊溥的付出也是值得肯定,糾結之下,只好再一次選擇了折中的辦法,升其為侍講學士,從五品。
這足以給足楊溥面子了,侍講學士,是給朱允炆上課的,而楊榮還是詹事府的人,是給太子辦事的,如此一人即侍奉皇上又侍奉太子的人,其未來官途可想而知。
其他該封賞的人并沒有多少分歧,唯一有點麻煩的就是神機營軍士的功勞不好界定,神機炮、虎蹲炮、火銃嗚嗚地,弄死了多少人,該多少功勞,這是一筆糊涂賬,別說是兵部,就是閻王爺也說不清楚哪個安南軍士是被哪個神機炮送下去的,只能大筆一揮,重賞。
如此多的軍士,全都提拔起來是不可能的,官位也沒那么多,唯一的辦法,那就是給錢,給賞賜。當然,像是神機營的官員還是需要提上一提,軍士中也需要向上選一些人向上走一走的。
就在朱允炆審核封賞方案的時候,安全局指揮史顧三審、指揮同知劉長閣、鎮撫湯不平來了。
朱允炆看了一眼雙喜,雙喜了然,安排內侍拿出兩個托盤。
朱允炆對湯不平笑道“讓你去安南辦事,于情于理多少有些不合適。現在有功回來,你與小寒的婚事,還有龐煥與叢佩兒的婚事,朕都答應了。你也知道叢佩兒與太后、皇后關系好,這是她們給你們挑選的賀禮,你們的婚事她們沒辦法去,賀禮就在這里給你們了。”
湯不平大喜,連忙謝恩。
朱允炆看向顧三審,打量了下,問“休息了幾個月,怎么還瘦了”
顧三審一臉苦澀“皇上,帶孩子難啊”
有了長假,顧三審自然是高興,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可幾個女兒纏著,想休息好都難,加上顧三審又是個女兒奴,寵得厲害,到處跑,到處逛。
時間一長,顧三審發現自己的腳力還不如女兒
朱允炆哈哈大笑,孩子是不好帶的,朱文奎現在已經知道事了,還好一些,哪怕是哭了也有韓夏雨在一旁安慰,不怕,可朱文垣還是個嬰孩,哭鬧起來一樣折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