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增光走了,沒有留下二選一的選擇題。
胡元澄坐在囚牢的角落里,昏暗的燈光搖曳了下,熄滅了。
黑暗一瞬間吞噬了空間,胡元澄低著頭,緊緊抱著雙腿,自己真要背叛父親與兄弟嗎
雖然他們舍棄過自己,但他們畢竟是自己的家人,是這一世不可割舍的親人,自己寧愿死,也不想做一個叛徒,被歷史當做笑柄,為后人嗤笑。
可是
安南百姓怎么辦
陶增光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以大明強悍的火器與威武的軍士,安南最精銳的戰力在他們面前就如同玩偶,不堪一擊,無法還手
一旦安南百姓再次作亂,試圖分割走安南,重新建國,那留給安南人的命運將是百倍于多邦城慘烈的現實眼下的大明朝,已經握住了毀滅安南的火器,若他們認為無法控制安南,很可能會徹底滅絕安南
到時候,無數安南百姓都將死去,這是自己期望看到的結果嗎
是背負罵名,扛起無數人的命運活下去,還是磊落至死,丟棄一切迎接死亡
胡元澄陷入到了矛盾之中,左面掙扎一次,右面掙扎一次,而中間撕裂的,是靈魂。
行刑的日子到了。
胡季犛瑟瑟發抖,胡漢蒼嚎啕大哭,朱棣陰沉著臉走了過來,拿出了詔書,面無表情“行刑推遲,爾等再茍活幾日。然胡元澄所制火傷明軍尤重,先行斬決”
胡元澄的牢門打開了,流淚滿面地看著胡季犛,抓著牢房的門緩緩跪了下來,不發一言。
胡季犛看著自己這個兒子,悲從心頭起。
為了確保胡氏統治,胡季犛只能扶持次子胡漢蒼,畢竟他才擁有陳氏血脈,才能讓一些陳氏遺臣乖乖聽話,考慮到胡元澄可能因此心有不滿,禍起蕭墻,胡季犛只能忍痛將胡元澄冷落一旁,當大明提出質子交換陳天平的時候,徹底舍棄了胡元澄。
當一切塵埃落定,胡季犛終于知道后悔了,對即將踏上刑場的兒子喊道“為父錯了,錯了。”
胡元澄嘴角動了動,悲戚著“父親為了大虞國,舍棄了孩兒。孩子也愿為安南百姓舍了一切,今日離去,他日黃泉再見,還請父親莫要悲傷”
胡季犛不知道胡元澄什么意思,只以為是在交代后事,可問題是,交代后事是交代給活人,自己也活不久,你說這些有啥用
胡元澄跟著朱棣走出牢房,看著明媚的陽光,微微瞇起眼睛,問道“明廷答應的事,不會反悔吧”
朱棣呵了一聲,懶得說話,甩袖走了。
對于朱允炆釋放胡元澄,并準其加入二炮局的做法,朱棣沒什么意見,但有意見的是為了讓胡元澄心甘情愿為二炮局辦事,朱允炆答應釋放了胡氏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