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朱棣不待在北平了,那北平城里面的燕王府就沒必要存在下去了,直接讓朱棣搬家不合適,還容易過早暴露自己遷都的計劃,無奈之下,只好先放一把火,把燕王府給點沒了,一了百了。
雖然這事辦得有些二百五,但至少解決了問題,朱棣也沒理由念想北平了,想出差去北平住幾天都需要找其他地方了。
考慮到朱棣畢竟少了一處房產,朱允炆又在南京給朱棣置辦了一處房產,還是在城外山明水秀的地方,以這種方式,收回了朱棣在北平的府邸。
內閣大臣包括解縉等人都以為,朱允炆的北巡只不過是去鳳陽府給老老朱掃墓,順便看看當地百姓,但沒有人知道的是,朱允炆可不打算到了鳳陽就停下腳步。
這一次北巡,鳳陽連中間都算不上,朱允炆打算一路向北,去看看疏浚會通河的百姓,打算去塘沽看看市舶司,而終點則是北平城
這一次北巡,直接關系著未來遷都事宜,關系著朱允炆對大明未來的規劃與安排,可不是陪哪位妃子游山玩水或陪哪些大臣視察民情那么簡單。
朱允炆很清楚,南面沒有足以滅亡大明的敵人,大明的主要敵人都在北面,韃靼、瓦剌,包括現在還窩在東北打漁的女真
這些才是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威脅,而想要避免輕易覆滅,遷都北平是勢在必行的選擇。
設想下,如果歷史上朱棣沒有遷都北平,在土木堡失敗之后,大明的官員在南京知道了皇上被俘,主力被殲的消息,他們會怎么辦
會匯聚所有的力量與戰力到南京,會沿江不妨,而眼睜睜地看著北面的山河毀在蒙古鐵騎之下,徹底淪為南宋的境遇。
哪怕是京師的人想要戰斗,那也得集合力量向北,可等也先到了北平城下的時候,估計可以看到大明軍隊入北平城的影子,這些新兵蛋子與二線、三線戰力,沒有經過嚴苛的訓練,怕是擋不住也先的大軍。
考慮到當時于謙的重要性,他估計是需要留守在南京的,誰坐鎮北平,誰來與也先決戰一旦北平失守,江北哪個城池還能擋住也先的屠刀
南京太南,對抵御北方強敵沒什么好處,一旦需要動用大軍,僅僅是路程一項就足以減去多少戰力一旦前線需要支援,這邊剛到山東,那邊城關已經被攻破了,還支援什么
從戰略與全局考慮,大明,不,是任何中原統一王朝的國都,都不適合待在南方,只適合待在北面,像是長安、開封、北平等地。
如此多前輩這樣選擇,除了考慮這些國都之地的安全外,一個重大的考量,就是抵御游牧民族。
最短的路徑,最強勁的攻擊。
如果把路徑拖太長,遲早會出大問題。
朱允炆清楚遷都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一旦提出來必然會引起滿朝轟動,乃至無數人反對,所以,此時蟄伏了遷都的想法,以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機會。
北巡,是一個吹風的機會。
朱允炆決定向北,至于監國,自然是交給太子了,當然,他就是個擺設,真正辦事的是內閣大臣陳迪、郁新,至于解縉、茹瑺、楊士奇、楊榮、徐輝祖、朱棣那是需要跟著一起北上的。
就在朱允炆敲定北巡名單的時候,一場決定中亞命運的對決,一場關系著一個人榮耀,一個人恥辱的戰斗即將開始。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