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商人在揚州置辦房產,為的就是給子孫留個家底,一些百姓也離開了鄉野之地,入城做點小本買賣。
看著一早便熱鬧起來的城,朱允炆感覺很欣慰,徑直走向一家混沌攤,要了四碗混沌,劉長閣不用管,他已經吃過了。
攤點由一婦人與歲大小的男孩在操持,朱允炆看著男孩端過來熱騰騰的碗,不由問道“你不上社學嗎”
男孩靦腆地笑了笑“回客官話,先生知我家里苦,母親一個人忙不過來,準我每日晚至社學半個時辰。”
“這是個好先生。”
解縉不由稱贊。
教書育人,最重品德。如此先生知人苦,體人艱辛,沒有生硬執行社規,對孩子與這家人是好的。
“你父親呢”
朱棣不由問。
男孩微微搖頭,怯生生回頭看了母親一眼,低聲道“我父親去海上做買賣,船毀了,人也沒有回來,家里欠下了不少債。母親為了照顧我和奶奶,這才開了混沌攤。”
朱允炆眉頭微微一皺。
朝廷開海禁之前,不少商人跟著水師船隊下南洋,賺得盆滿缽滿,而在開海禁設置市舶司之后,下海經商的人更是趨之若鶩,數不勝數。
但問題是,海不是誰都可以去的,首先必須有一艘合格的海船,其次需要有優秀的水手與舵手,想憑著小帆船直接去南洋淘金,那結果很可能是有去無回。
從這里來看,朝廷必須只審核船只,還必須檢查出海的人員具不具備遠航的能力,有沒有能力應對風浪。
人死了,為利而死,沒什么好可憐的,但盲目出海,可是害了不少人家。
“吃吧,都別愣著了。”
朱允炆看著混沌,有些哀傷。
婦人張羅著生意,早上來這里吃飯的人不少,多數是百姓與伙計。
一碗混沌三文錢,也算是薄利多銷了。
朱允炆品嘗了幾口,感覺味道還不錯,臨走之前看著婦人忙碌而不失笑意的臉,不由放松下來。
她失去了男人,孩子失去了父親,但她擔起了一切,以她一個人的肩膀。
她不需要自己的幫助。
朱允炆帶人走了,看著鱗次櫛比的店鋪,不由說“北宋時,揚州最高商稅達到九萬貫,雖然執行的是二十稅一的商稅,但總得來說,商稅已達十五稅一,甚至是十稅一,這也讓宋時商稅占比極高,支撐起了其朝廷運行。眼下揚州商稅幾何,解賬房可知”
解縉面露難色,揚州商稅屬于戶部主管,這是夏元吉的專長,自己怎么知道。
朱允炆沒有為難解縉,只平靜地說“去年揚州商稅是六萬五千貫,夏元吉曾預言,給揚州三年,商稅可超前宋。你們想過沒有,若大明真有前宋的財政,卻無前宋的冗員、冗兵、冗費,那我們大明的版圖將開拓到哪里我們的戰船將開往哪里后世將如何評價建文盛世”
s
感謝v臭不要臉v讀者打賞,慚愧,最近有點忙,實在沒辦法爆更,保證下個月補回來。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陪伴。,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