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娘笑道“不算遠了,十余里。不過天降大雪,天色也不早了,趕路怕是不合適,若你們不嫌棄,我們家倒是還有兩間空的房間,可以收拾出來給你們短住一宿。”
朱允炆哈哈大笑,問“你就不怕我們是惡人”
崔娘打量著朱允炆等人,道“這周圍都是山西移民,喊一嗓子百家都聽得著,惡人也不敢來這里不是。女兒,去喊你父親來招待下。”
朱允炆眉頭一抬,這個婦人不簡單啊,即說了周圍都是同鄉人,又說了家里有男人,話里話外都在說哪怕是壞人也不怕你們。
山西人啊,民風淳樸,也不失警惕之心啊。
“既如此,那就勞煩你們了,我們在這里暫歇一晚,照客棧價來付可好”
朱允炆打趣。
崔娘咯咯一笑“破屋可不敢收錢,誰家沒個耽誤路程的時候,我們這啊,臨街又是個小攤點,偶遇大雨大雪,行商到這里無法前行,我們也會接待一二,家有些簡陋,莫要嫌棄便好,快,里面請。”
朱允炆彈了彈身上的雪,邁步走入庭院,打量一番,道“你們這小院倒是不錯啊。”
陳木迎了過來,聲音洪亮“剛來時,這東面還是柵欄,后來我們修了東屋與南屋,南屋是牛棚,馬可以放系在那里,只能委屈幾位擠一擠東屋了。”
朱允炆點了點頭,走入房間后,見甚是整潔,不由頓生好感“你們如此勤勉,想來日子會越過越好。”
“可不是,我們雖是移民,但朝廷卻沒有怠慢我們,分了房子、田地和牛,現在孩子也讀了社學,不是我說,我家兒子可聰明了,就連張先生都夸贊連連。”
崔娘一臉驕傲。
“張先生你說的可是在宛平的張博志”
朱允炆問道。
“你也認識張先生”
崔娘驚訝起來。
朱允炆笑了,夏元吉與楊士奇都微笑起來。
楊士奇更是上前一步,道“何止是認識,還是老熟人呢,只不過來時,聽說他去了北平城,這才沒有碰到。”
張博志為了社學教材,嘔心瀝血大半年,眼看著教材定了型,這才返回北平,那也不過是九月的事。
“張先生從北平城回來了,好像去了西面村里給人補習。”
陳余裝著膽子說了句。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笑著說“那應該去找找,若能在這里見到,也是一件幸事,社學的事還是需要多聽聽他的。”
崔娘有些八卦地問了句“可是家中也有孩子要上社學,找張先生準是沒錯。”
一句話,引朱允炆等人哄堂大笑。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