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日子多枯燥,多疲憊,父母確實一直都在保護自己,只不過母親一直都想讓自己嫁人,一次次去找媒婆,擺明了是想讓自己送出去。
“那我跟著你們出去賺點嫁妝總可以吧”
陳余倔強地說。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看向張博志,道“看來她是鐵了心要出去了,罷了,你去給陳木夫婦說下吧,人我帶走了,教導一年之后給她們送回來,這妮子的嫁妝,我出了。”
張博志看了看朱允炆,又看了看陳余,不知道是該作出喜悅的表情還是哭喪的表情,不過這余丫頭的命是不是太好了點,竟然能讓皇上給她出嫁妝,這可是公主級別的待遇啊
得,自己去一趟陳木家吧。
朱允炆看著陳余,嚴肅地說“現在,跟著張先生辭別你的父母,之后跟著我走,我吩咐的事你要照辦,一年后送你一套嫁妝回家陪伴父母,成交”
陳余連連點頭,只不過有些擔憂“我怕回去了,父親和母親不讓我走。”
朱允炆轉身走向馬車“放心吧,張先生會說服他們,早點跟上來。”
張博志看著陳余,保證道“走吧,既然他說帶你走,一定會帶你走,你父母也攔不住。”
朱允炆上了馬車,楊士奇與夏元吉雖都有些好奇,但都很識趣的沒有問什么。
陳余并不是什么絕色女子,照著伊真兒差遠了,朱允炆自然不是看中了她,而且都答應送人嫁妝了,說明只是想要讓其入宮做工一年。
帶走陳余,在朱允炆看來,只是欣賞陳余對命運的抗爭與改變,不甘于困在一個地方,不甘于忙碌中重復一生,這種帶著叛逆屬性的抗爭,不正是朱允炆一貫的做派嗎
朱元璋設置了種種規矩與成法,朱允炆只上臺四年多,就改變了多少只不過朱允炆的“叛逆”是充滿目的性的糾正,而陳余的“叛逆”,只是逃避一種現實與改變人生的渴望。
叛逆不同,卻也有相似。
大明王朝缺乏的就是叛逆精神,張居正有叛逆精神,搞了一次改革,結果被一群固執的家伙拖累得早生華發,最后無力地死去。
朱允炆也有叛逆精神,相對于老張比起來,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名正言順,帝王權威。再牛的首輔終究還是首輔,它不可能讓人叫它皇上。
陳余跟了上來,一臉的笑意,背著的包裹厚實了許多,父母往里面塞了不少東西,也不知道張先生說了什么話,父母竟沒有半點傷感,還趕著送自己出門,莫名地讓自己差點想留下來。
北平城外。
朱允炆走下馬車,看著這一座不算高大的城,城墻高只有兩丈未遷都之前的高度,目光中很是不解。歷史中李景隆可是帶了幾十萬人打這一座城,結果硬生生沒打下來。
幾十萬人,就是疊羅漢也疊上去了,尸體堆也該堆上去了,李景隆到底戰神到什么程度,才會沒打下來這座城,反而損兵折將,挖出了埋葬建文朝的大坑。
北平在張昺的經營下很是不錯,入城便可見喧鬧,人來人往,客商穿梭,雖有一場大雪,卻絲毫不影響這座城池的運作。
因為燕王府被一把火燒了,朱允炆自然沒辦法去燕王府住宿,只好直接去布政使衙門。
布政使衙門。
平安坐在椅子上,翹著個腿抖動著,目光盯著張昺,嘴里還不忘說“不就是二十萬兩銀子,你批了不就完了。”
“不批你去找朝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