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武初期,女真部落是受制于元朝的,具體來說,是受制于納哈出的。但在洪武二十年,馮勝帶兵二十萬征伐遼東的納哈出,納哈出迫于軍事壓力,不得不投降于大明。
納哈出的投降,讓大明得到了海西女真的土地,也打開了遼東之路,為大明經略遼東打下了基礎。
納哈出被朱元璋封為海西侯,得到了隆厚待遇,但此人命不長,在洪武二十一年,跟隨傅友德征伐云南,病死在途中。
納哈出投降后被調走,朱元璋當時也沒有將重心放在遼東,雖然設置了遼東都司,卻沒有重視與招撫女真各部落,此時的女真各部落開始陷入“群龍無首”,“無所依從”的狀態,直到建文皇帝招撫的使臣進入各女真部落。
買里見識過大明的強大,想當初,納哈出兵勢威武,二十萬余眾,都不戰而降,之后更是在捕魚兒海消滅了北元的主力,就在前兩年,大明還在喬巴山與韃靼、瓦剌精銳過招,竟還占了便宜,就連彪橫的朵顏衛也被打得不敢再動彈。
就自己部落那兩千來號人,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人家大明特意派遣使臣跑一趟,自己不來豈不是不給大明面子,不給面子,很容易挨揍的,這么簡單的道理買里還是清楚。
不過,朱允炆伸手到遼東女真部落終究還是太晚了一些,買里閑聊幾句之后,便開始說“我的部落愿意臣服于大明,年年納貢。只是,若有些部落不臣服于大明,不知天子如何應對”
朱允炆瞳孔一凝,對于如此直接的買里多少有些驚訝,轉念一想,這些人也沒什么文化,說話直來直去慣了,不由回道“首領這個問題問得好,朕秉承太祖之志,對外懷柔遠人,施恩以博,今遣使臣進入遼東,若諸部落敬順天意,誠心來朝,明廷自會幫其設置衛所,給印信,授以名分、賞賜,開商道,通往來,共享太平之福。若有部落不聽,朕會再派使臣招撫。”
買里直腸子一個,追問“若再不聽明廷呢”
朱允炆回道“三派使臣。”
“若依舊不聽呢”
買里繼續問。
朱允炆端起茶碗,呵呵笑了笑,平和地說“大明有個詞,叫三顧茅廬。若三顧而不來,這茅廬怕是會著火啊。”
通事聽聞之后有些為難,三顧茅廬是成語,不好翻譯,干脆就簡單點來,翻譯過去“請三次不來,就燒了他們的房子。”
買里深吸了一口氣,這個問題可就有點嚴重,要知道明廷這些年來一直都沒怎么重點“關照”過遼東,結果有不少女真部落只好選擇臣服于高麗朝鮮,人家現在是朝鮮的人,怎么可能會聽從大明的招撫
“怕是有戰事啊。”
買里有些不安。
朱允炆聽聞,擺了擺手“大明一向恩怨分明,是大明的朋友,大明愿意保護,絕不加害,是大明的敵人,大明愿意消滅,絕不手軟。他日買里首領返回平住,可以將朕的話轉知其他首領。”
買里耷拉著臉,迫不得已點了點頭。
這個年輕的君主哪里有“懷柔遠人,施恩以博”的樣子啊,這不是赤果果地威脅嗎
朱允炆似乎看穿了買里的心思,起身看向通事,嚴肅中帶著幾分肅殺之氣說“告訴他,朕的話絕非威脅遼東女真各部落,而是寬仁的通報。”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