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位上來看,楊榮、胡濙等人在詹事府也就是五品、六品的品階,在高官云集的京師實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人物。
但沈一元卻極度重視,嚴肅地說“莫要小看了詹事府的官員,建文朝至今已是五年,五年中,建文皇帝啟用了多少卓越的新人解縉,楊士奇,姚廣孝,這些人物且不說,就說楊榮,胡濙,楊溥,哪一個是簡單之輩金幼孜雖寂寂無名,但也是建文朝的第一個科舉探花。”
“皇上將這些人安置在太子身邊,其用意并非只是輔佐太子那么簡單,畢竟皇上春秋鼎盛,太子年幼,十年內太子無法臨朝,而十年內,詹事府的這些官員必然會進入朝堂擔任要職有他們配合建文皇帝,遷都又怎么會不成功”
潤娘聽沈一元如此解釋,便也知事已不可變改,便不再多說什么。楊掌柜與孫掌柜只好點頭,準備遷移生意之事。
太平橋,常家宅院。
常百業坐在桌案后,審視著輿圖,一旁的侯淺淺用纖柔的手指點了點徐州,說“這里太重要了,我們之前的準備多少有些不足。”
“確實如此,之前我們只準備了京杭大運河的買賣,可沒準備遷都的買賣。一旦朝廷真的決定遷都,那大運河沿線中,徐州作為居中之地,必會大興,派十二叔去一趟吧,最好是與徐州知府潘伯庸商議清楚,買下幾座大型倉庫。”
常百業嘆了一口氣。
侯淺淺微微點頭,揉了揉微微隆起的小腹“臨清、通州、北平,都是不可忽視的。好在我們趁著山西移民,在這些地方安置了不少買賣,眼下移民生活漸好,取利也增加不少。”
常百業笑得眼睛瞇了起來,別人以為遷都不利,但晉商可不這樣認為,朝廷若真是遷都北平,對于山西為基地的晉商反而是一大利好,畢竟從山西到北平距離更近,再說了,北平周圍可是有幾十萬山西百姓,晉商在那里立足也更容易一些。
“大管事,常晉常掌柜來了。”
管家通報。
常百業與侯淺淺對視了一眼,讓人快請。
常晉走入房中,見過禮之后便開口道“沈家有了動靜,伙計打探得知,沈家將向北遷移一部分買賣。”
侯淺淺咯咯笑道“這沈一元果然是不簡單,在朝局尚不明朗之前,竟開始了動作,看來這聰明的商人,不止夫君一個。”
常百業嘖嘖兩聲“沈一元如此安排,怕也是看穿了朝局。”
侯淺淺有些感慨“商人的嗅覺可比朝臣要敏銳的多。”
常百業搖頭,并不認可侯淺淺的話“不是商人的嗅覺比朝臣敏銳,朝堂之上袞袞諸公早就看明白了,只不過他們不得不反對罷了。”
“為何”
侯淺淺有些疑惑。
常百業拿出一枚銅錢,手指彈起,伸手從半空中抓住銅錢“朝堂上官員的爭執與反對,可不是爭的正反,而是銅錢本身。”
一切都是利益
支持是利益,反對是利益,沉默也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