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些人玩瘋了,拿著床單就敢跑到樓上往下跳,幸虧人不是腦殘,知道墊一堆秸稈。
加上混凝土道路建設需要大量水泥,而水泥制備離不開水力研磨,國子監一些監生正在琢磨怎么用開水的力量來驅動磨盤了,雖然他們還沒蒸汽機的思維,卻已經萌發了科技的邏輯。
以前是缺乏高質鋼材,沒有足夠的人才,根本沒有條件來制備蒸汽機,現在有了人才,鋼材也取得了突破,是時候讓他們研究研究了。
雖說蒸汽機的基本原理很是簡單,朱允炆也能夠畫出往復式蒸汽機的圖紙,可這類初期工業產品對于大明工匠而言,還是很復雜且困難的,一步到位,并不適合大明,先弄一個笨拙的,原始的,入門級的紐科門型蒸汽機應該還是可以的,總需要一個過程積累人才,有了人才,再去迭代不是更好
可惜,蒸汽機對于大明的作用是有限的,大明可沒條件去鋪設鐵路。
沒錯,大明的鋼鐵產量很高。
以洪武年間來論,官營生鐵年產量一千八百四十七萬斤,這個數字超出唐代近九倍,超出北宋近三倍,超出元代三倍多。
可就是這樣的全國產鐵量,都拿去鋪鐵路,也不夠從南京鋪到蘇州的,連一百五十里都鋪不到,所以什么蒸汽火車,鐵軌漫漫,在當下這個時代,也只能想想罷了。
朱允炆想要蒸汽機,并不是為了火車,而是為了鋼鐵戰船,為了冶煉行業,為了紡織行業,為了更好的工業制造,給大明打下一個初步的工業基礎。
多年積累,所有的條件都趨向于成熟,那就放手去做吧。
馬恩慧看著朱允炆,他雖然沒有說話,但他此時似乎在期待著什么,內心的歡愉與渴望,沒有語言也可以感知的到。
雨連綿至夜,二炮局中許多房子依舊燈火通明。
胡元澄將手從光滑的炮膛里拿了出來,對一旁拿著放大鏡觀察的陶增光說“沒問題了,哪怕是鏖戰一日,炮膛炸開的可能性也極地。”
陶增光收起放大鏡,笑呵呵地說“皇上說若是能找一種鉻金屬就更完美了,還說秦朝時就被匠人用過,可這類金屬我們翻遍史書也沒找到。”
胡元澄聳了聳肩,說“可不是,不過皇上也說了,他會讓水師船隊幫我們去南非挖鉻礦,還說要等幾年,也不知道這南非是住在天邊還是哪里,需要那么久”
“砰砰”
有人有拳頭重重砸頭。
陶增光問了一聲,聽聞是封善,便打開門來,封善看著兩人,急促地說“魯瘋子又改了火銃,你們去看看吧。”
“不去”
陶增光與胡元澄異口同聲拒絕,封善無奈,補充了句“這一次他的改良,似乎有點正經”
82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