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熊英翻身下馬,一臉威嚴地攔住了車隊,身后是刀已出鞘的騎兵。
徐膺緒下了戰馬,皺著眉頭,沖著蔡熊英喊道“我們又不是不認識,至于拿出對敵的姿態嗎”
蔡熊英嘿嘿一笑,上前接住徐膺緒的腰牌,勘驗過后,伸手就抓住徐膺緒的臉,在徐膺緒憤怒的目光中扯了扯,然后甩了甩手,說“徐僉事莫要怪罪啊,這可是宋都司定下的規矩”
徐膺緒揉著腮幫子,喊道“該死的蔡熊英,明明你就是公報私仇啊。”
“私仇,啥私仇”
楊榮湊了過來,雙腿有些外八字,動作頗是滑稽。
徐膺緒瞪了一眼楊榮,讓他別多管閑事。
蔡熊英是武舉人,在安南之戰后留在京軍,找到五軍都督府的僉事徐膺緒走后門,徐膺緒沒答應,之后朱允炆大筆一揮,不少武舉人都去了大西北。
“這位一定就是楊郎中吧。”
蔡熊英不敢如對待徐膺緒一樣粗魯對待楊榮,徐膺緒說到底是武勛,粗人武夫,粗魯是對他的友好,可對楊榮就不能來這一套了,這是文臣,不僅是詹事府的官員,還是兵部職方司郎中,年紀輕輕,就坐在如此重要位置上,誰也不好得罪。
楊榮揉了揉大腿,道“讓蔡千戶笑話了,騎馬跑了八百里,結果就躺在馬車里休養了,這不是,落后幾日,都被徐僉事追上,正好一路趕來。”
蔡熊英連忙擺手,看了看后面的馬車,低聲問了句“那位也來了”
楊榮點了點頭,示意蔡熊英繼續檢查。
蔡熊英也沒有推諉,軍紀在身,容不得馬虎,檢查過后,確定沒有問題后,才命人打開城關。
楊榮、徐膺緒等人進入嘉峪關城,此時的嘉峪關尚沒有后世雄偉壯觀,建筑豐富,面積也不算大,城關周長二百二十丈大致730米,高兩丈,寬一丈。
楊榮總算是明白宋晟為啥上書說嘉峪關城太小,想要擴建了,這城關確實不大,射個箭,想擺出個二百步的靶子都要去城外了
都說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可這嘉峪關城算啥,連三里之城的一半都不到。
擴建,必須擴建啊。
嘉峪關的重要性對于大明西北來說就是咽喉之地啊,是河西走廊上最西面的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于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于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兩千里。
而在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有一條古老的道路,就是絲綢之路,這一條道路本就是艱險,而抵達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關就盤踞在這里,如此小的地方,卻干系著大明西北安危大局。
絕不容有失,自然要擴建,哪怕日后取得整個西域,嘉峪關的重要性也不容否認。
“宋都司呢”
徐膺緒問。
蔡熊英見徐膺緒張望,便指了指西面的城門墻“如果城墻上看不到他,那就是出關了。”
徐膺緒嘴角一哆嗦,這算什么,自己幾千里路跑來了,你宋晟也不過來接應接應,招待招待
楊榮并不介意,只不過五百人的車隊進來之后,突然不好安排了,畢竟這城中沒那么多空房子,只好安排人員挨著城墻搭建帳篷,然后將馬車里的脫脫請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