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營大督官陳浚
最令人驚嘆的是,這三人是親兄弟,為京軍稱為“三陳大督官”。
陳濟博學強記,讀書過目能誦,經史百家無不貫通,有著“兩腳書櫥”之美譽,原為布衣,后為楊士奇推舉進入翰林院編修太祖實錄。
出于培養京軍政治思想的需要,朱允炆在翰林院中選拔人才進入軍隊,宣讀忠君報國,殺敵立功的事跡,陳濟信手拈來,自春秋戰國,至大明建文,講得軍士熱血沸騰,被朱允炆重視,提拔為大督官。
再后來,茹瑺推薦陳洽,徐輝祖舉薦陳浚,先后進入京軍,逐漸展露頭角,成為了京軍最高的督官,承擔著朱允炆培養軍隊思想、意志、士氣的重任。
此番出征,陳濟因身體不適,沒有隨行,由王景彰、陳洽、陳浚擔任三大營大督官。
按照正常編制,京軍每千人需配置一位督官。可因為優秀的督官太少,朱棣、徐輝祖、鐵鉉等人又不喜歡將就,不合格的腐朽的,沒辦法調動軍士士氣、培養軍士意志的督官,都報給朱允炆,被調離京軍,導致此番出征,十萬京軍,只有三位大督官與四十位督官。
如此少的督官,如此多的軍士,平攤下來,一個督官要管兩千多人,根本無法顧全,這也就導致有些軍士沒得到照顧,意志不夠堅強,以致于還沒出關,就出現了個別逃兵。
這是督官失職,是需要擔負責任的,但此時朱棣也沒辦法處理過甚,因為不怕死的督官數量實在是不夠,雖有武將在一旁節制,但論說話,論鼓舞士氣,粗人還真不一定頂得上讀書人,要知道讀書人硬起來,還可真是渾身碎骨渾不怕了。
西北的軍情文書已經不再直走京師,而是先走朱棣的軍營,再走京師。
宋晟、楊榮再發急報,央求朝廷務必快速起兵出征,萬萬不可延誤。
朱棣看著這份軍情文書,對徐輝祖、何福、劉儁、薛夏等人說“從宋晟的告急文書中可以看得出來,西北情況不容樂觀。”
徐輝祖看著文書,皺眉說“帖木兒遣離各國使臣”
朱棣淡然一笑“這不過是帖木兒想要保守軍事秘密,掩蓋進攻目標,想要出其不意東進罷了。”
徐輝祖凝重地點頭。
帖木兒這是將戰爭的準備做到了極致啊,連使臣都給趕走了,看得出來,他是真的想大干一場,而且還渴望取得全勝。
何福有些擔憂,問“帖木兒會不會提前興兵東進”
朱棣憂愁地說“現在我們已經出兵,都到了開封了,倒不擔憂帖木兒會提前東進,而是擔心他拖延東進。”
“拖延拖延的話豈不是等到冬日,冬日走高山險路,他就不怕出意外萬一來一場寒災,牛羊馬軍士都凍死在山里也不是不可能。”
徐輝祖連忙說。
朱棣當然知道這個道理,遼東每年都有凍死牲畜與人的報告,尤其是建文五年底的寒災,聽說遼東一些女真部落直接被凍死一半,慘不忍睹。
可問題是,冬天冷得要人命,夏天熱起來,也一樣要人命啊。
西域的氣候,詭的很。
聽說一到夏日,白天溫度簡直能把人給烤了,除了駱駝,牛、羊、馬都不敢走白日的沙漠。
若帖木兒夏初出征,等打到哈密附近,夏天估計還沒過去,他們想要穿過瀚海抵達敦煌、瓜州,那就太難了。若延遲至秋日出征,對帖木兒反而是一個好的機會,可對大明來說,壓力就太大了。
看來,得讓宋晟拿著小木棍,戳一戳帖木兒
s
感謝v臭不要臉v讀者兄弟的打賞,十分感動,十分感謝。也謝謝大家的支持,月初有票的請給驚雪,謝過。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