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大明朝廷,天下之財匯聚之地的戶部,他們竟然發售起來什么債券
錢莊備案
這里的錢莊只能是皇室中央錢莊,一旁還帶著其錢莊標記。
簡單的十幾個字,關聯了皇室、戶部、錢莊,上一次如此大的動作還是大明新式寶鈔。
周忱介紹道“這類債券乃是朝廷剛剛印制發行,面向大明子民。這背后有著債券說明與目的,也有著相應的約束條款。”
常百業聽聞,翻過債券看向反面,果然看到了簡約的文字說明,并列出了七條內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個表格。
表格分六行五列,最上面一行列中分別寫著字貫、年份、年息、年息所得、匯總所得。下面的行中則介紹了購置債券一年至五年的不同年息,年息所得與匯總所得。
一萬債券,購置三年,年息百分之八,年息所得是八百兩,匯總所得為一萬零八百兩。若購置五年,年息則是百分之十,年息所得是一千兩。
常百業精通賬目,很快就明白了債券,這不就是一借條嘛,借來多少錢,到時候多還一部分。感情是皇室、戶部缺錢花了,這才想起向百姓借錢了。
仔細想想也是,這幾年中大明到處都在興建這個興建那個,哪里不需要花錢現在新都營造正在進行,西北又要打仗,朝廷能有多少底子夠耗
給商人與百姓借錢
呵呵,這算盤,恐怕也只有朱允炆這個皇帝才能想得出來吧,若是尋常大臣提出來,恐怕已經被官員彈劾到閉門不出了吧。
“你想讓常家買債券,給戶部錢,呵呵,這個生意,可不怎么劃算啊。”
常百業明白過來,婉言拒絕。
周忱并不意外,有人突然找上門讓自己花一大筆錢買這債券,第一感覺也是拒絕。不過沒關系,事情還有挽回的余地,于是輕松一笑,道“常公子應該沒看到這一句話吧,這里寫得清楚,大明國家債券發行,是為鳳陽府興修水利籌資。”
“那又如何”
常百業自然注意到了。
周忱平和地看著常百業,輕輕說“所以,這不僅是國家債券,還是一份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為社稷添磚加瓦的功德債券。常公子難道不想要這一份功德嗎”
常百業呵呵笑了笑,搖著頭靠在了椅子背上,看著周忱“周公子說笑了,我們是商人,商人求利,什么功德不功德,那是朝廷的事,我們可不敢僭越。”
“哦,那常家為何幫著百姓修路修橋,那常家又為何幫著營造驛站,擴大郵政我聽聞常家最近在京師還開設了三家平價藥鋪,很得民心,這不是功德事,又是什么”
周忱反駁。
常百業眉頭微動“你倒是對常家很了解啊,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小資小本,談不上什么功勞。而這國券,常家買不起啊,畢竟眼下生意難做,我們需要節省點花銷,還請見諒。”
周忱聽得出來,常百業這是在抱怨朝廷的浮動稅率。
確實,浮動稅率一改固定稅率,為戶部擴大稅收打下了基礎,但這些多出來的稅收,可都是從商人利益中割下去的部分,以前一間香料鋪子一年能賺個兩千兩的,現在被稅來稅去,近乎腰斬了一半,少的錢,可都是朝廷拿走了啊。
浮動稅率直接將一眾商人的年收入額砍了一至四成,常家也因此損失慘重,商人貿易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了,現在只能算是“白銀”時期,如果說他們對朝廷沒半點埋怨,那是不可能的事。
周忱伸手整理著債券,平和地說“若常公子不想購買,周某也不勉強。只不過在臨走之前想問一句,浮動稅率的出現與商人干政有著直接關系,朝廷對商人保持戒心與警惕,到現在,商人還沒找準自己的定位,那商人如何能被朝廷所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