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極大可能會在夏秋進軍,我們需要盡快做好戰斗準備。”
沙米查干回過身,嚴肅地對馬哈麻、也火門、馬歌爾等將領說。
馬哈麻有些憂愁“帖木兒東征的時間大致不會差多少,最晚也就是冬日。但對于其進軍路線,我們還需要仔細研究,若處處設防,我們根本抵擋不住帖木兒的大軍,應聚合主力,與其決戰”
沙米查干嚴肅地點了點頭“沒錯這就需要我們安排軍士,探查情報。眼下只有兩條路最為可能,即帖木兒帶大軍直接從天山以北準噶爾進軍,第二條路,便是自伊犁進軍。最南面的哈實哈兒喀什、于闐和田一線,應該不是帖木兒的選擇。”
馬哈麻、也火門連連點頭。
若是走哈實哈兒喀什、于闐和田一線,最有可能的是沿著昆侖山脈,直接朝著曲先、安定、敦煌而去。
帖木兒是一個極厲害的敵人,作戰經驗豐富,不可能將自己陷入到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困境。
若沿著哈實哈兒,走塔里木河向北,雖然可以直接進逼吐魯番等地,但這里距離哈密太近,而且直接深入到了亦力把里的腹地,帖木兒想要拿下亦力把里,就必須在這里分兵作戰,很可能會陷入到處處出擊、處處掣肘的境地。
最南面的一條線路對于帖木兒來說,是不合適,也是不太可能作出的一個選擇。
沙米查干指向伊犁河與天山,嚴肅地說“我認為帖木兒很可能會從這里打開缺口,進我疆土作戰。”
從輿圖來看,這個可能性是最大的,再向北,就意味著帖木兒需要多翻幾個山頭,天山的山,可不好翻,能少走一些路,絕對沒有人愿意多走。而伊犁恰恰是一個最好的突破口,而且從這里進入,難度是最小的,也可以讓軍隊很快穿出天山,進入至平原作戰,這對騎兵為主的帖木兒軍隊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那就將重軍放在天山伊犁等地”
馬哈麻支持道。
也火門思考了下,建議道“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我們不能不考慮帖木兒的其他選擇。要知帖木兒此番興兵東征,攜帶的是全國主力,傾國來戰,未必只選擇一條路。若他分南北中三路同時進攻,我們卻唯獨將重兵擺放在伊犁一帶,其他地方缺乏防護,會不會引起不測之禍”
沙米查干眼底透著濃濃的擔憂。
是啊,帖木兒打仗不是沒分過兵,這一次又是如此規模的戰爭,分幾路進攻也很正常。若真如此,就亦力把里現在的兵力,很難分兵應對。
“他未必敢分兵吧”
沙米查干緊鎖眉頭。
幾十萬大軍,后面跟著無數的后勤與力量,一個后勤供應,已經算是困難,若是再分為三道后勤,分開供應,這對于任何軍隊來說,都是一件風險重重的事。
馬哈麻見沙米查干陷入困境,提出了一個兩全之法“不若先主伊犁一帶,招攬兵力,準備在其他路線上攔截。無論帖木兒選擇哪一條路,我們都將更早得到消息,到時候調兵占據地利,并不困難。”
沙米查干凝重地點了點頭“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就在沙米查干準備收起輿圖時,軍士匆匆走來報“明廷宋晟派來送來文書。”
沙米查干連忙接過,一邊打開一邊問“送文書的人呢”
“正在殿外。”
“讓他速速進來。”
沙米查干打開文書,深深松了一口氣“宋晟送來消息,說明廷皇上已經決定西征,并派遣了精銳兵力十萬,目前已在途中,讓我們堅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