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源等人也連忙表態“還望皇上多多支持,讓我們做成這前無古人之事”
相對于賞賜,經過自己的雙手打造出留名千古的杰作,才是匠人最大的心愿。
公輸巧也在等待著朱允炆表態,蒸汽機想要真正走上實用,想要真正影響大明,需要人才、錢糧與物資支撐。現在人才尚且好解決一點,但錢糧、物資沒有朝廷支持,很難維持高強度的研究。
就以物資一項來論,眼前的蒸汽機所用鋼鐵達五百余斤,而為了敲敲打打,制備出這五百多斤鋼鐵的零部件,耗用的鋼鐵已經超出了兩千斤,旁邊的廢料、各類殘次零件,都證明了成功不是天才的巧合,而是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制備的結果。
除去鋼鐵用料,還需要煤炭,什么煤炭帶來的蒸汽效率最高,如何提高燃燒質量,這都需要研究。匠學院沒那么強大的財政來購置這些物資,國子監也不可能將有限的財政傾斜給一個學院,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朱允炆這里討要更多的支持。
朱允炆目光中滿是堅毅與篤定,擲地有聲地承諾“你們放心,蒸汽機的出現,絕不會成為一個擺設與玩物,朕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想要借它讓大明變得更加強盛。錢財與物資的事,無需你們操心,需要多少,直接去找祭酒、司業支取,若他們不給,來找朕。”
公輸巧等人輕松一笑,有這句話在,祭酒、司業也不敢不批。
只不過此時李志剛并不在京師,而是去了北直隸,督查與審核北平國子監的圖紙、細節,并希望可以作出圖紙修改,以更適合未來國子監研究的需要,比如,打造地下實驗室,混凝土房實驗室,最高機密項目廠房等。
國子監新學不斷發展,在基礎學問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保密性的學問,而這些學問及其檔案,需要絕對安全,如何建筑布局,是深挖底層還是打造專門的保密樓,這都需要祭酒與監工商議。
朱允炆的態度,給了公輸巧一個定心丸。
但公輸巧還是低估了朱允炆對蒸汽機的重視,拍打著眼前的蒸汽機,朱允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朕希望匠學院遴選一批優秀匠人,在匠學院之內,設置一個工程機械院,專門研究能量轉化、機械制造,同時對接龍江造船廠,對接織造等行業,爭取早日將蒸汽機應用起來。”
“工程機械院”
公輸巧深感振奮,這意味著朱允炆沒有將蒸汽機作為一個簡單的項目,而是抬升到了一門課業的高度,想要調動更多人才全力研究、優化與應用。
“臣領旨”
公輸巧肅然答應。
朱允炆含笑看著陶增光、趙源等人“你們也可以參與進來,當然,二炮局、兵仗局、科技局承擔的任務不能丟,辛苦一些。”
陶增光等人不覺得疲憊,只覺高興。如此偉大的工程,誰不愿意參與其中
苦一些,累一些,沒什么,人活一世,不就是為了做出點問心無愧的事嗎
肩膀上扛著的,不止是腦袋,還有頭頂的天,腳底下踩著的,不止是鞋履,還有厚重的土地。頂天立地的好男兒,誰會畏苦怕累
朱允炆知道此時的蒸汽機熱效率還很低,相應的研究還遠不到位,也知這些事急不得,連一群大人物都很難一下子接受這些新事物,何況是監生
人才的積累,思想的轉變,都需要時間。
朱允炆與眾人討論之后,確定了蒸汽機適配船只作為第一任務,并下旨讓龍江船廠的萬海平、梁尚才進入匠學院,一起研發蒸汽機如何為船只動力,并將螺旋槳的設計思路提了出來,剩下的理論、數據分析、制造與裝配,都是匠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