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誰住在對馬島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明要讓朝鮮承認與認可,那是大明的對馬島。
有了這一點作基礎,日后大明水師經過濟州島前往對馬島,就不再需要與朝鮮協商放開水道,而是直接走海道去對馬島,自家在那里,走這一條海道合情合理,不需要與誰商議。
大明軍隊撤出之后,倭士會卷土重來,重新占領了對馬島,但這又有什么關系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道理朱允炆是知道的,再說了,等倭人恢復好基礎建設,種植好稻谷,大明回來收莊稼,也是挺好的一件事,大明能打下來對馬島一次,那就能打下來第二次,第三次。
倭國,京都,北山第。
斯波義將憂心忡忡,將手中的文書遞給了足利義滿,沉聲說:“大明已對幕府宣戰。”
足利義滿放下了盤動佛珠的手,伸手接過文書,看了幾眼,便丟到一旁,冷冷說:“大明好面子,宣戰不過是瘋狗犬吠罷了。我們踢了他一腳,還不允許他叫喚兩聲”
斯波義將遠沒有足利義滿的樂觀,嚴肅地說:“可大明的水師船隊確實是極為厲害,而且規模浩大。一旦對我們出手,怕有不測之禍。還請太政大臣下令,沿海諸地警戒,嚴防大明水師。”
足利義滿起身,身上的袈裟晃動著:“你莫要為大明宣戰嚇破了膽,他們算什么要知強橫大元時,十萬大軍,四千舟船來犯,結果呢神風護佑,他們也只能在大海深處絕望想我日出之國,自有天佑,何懼大明水師”
斯波義將有些頭疼,神風這個玩意雖然年年有,可它不是天天有啊。元運氣不好,碰到了,明不一定還是那個運氣啊,而且這些年大明水師往返南北,穿越東西,也沒聽說鄭和掉海里了啊
足利義滿自然不是將希望寄托在神風之上的人,否則他這些年的拼殺也白經歷了,蔑視過大明之后,足利義滿認真起來:“你也知道我們山多地貧,時常還有饑荒,往年時還能與大明、朝鮮、琉球貿易,換取一些物資。可現在,因為大明的封鎖,朝鮮不再與幕府交易,琉球的商人也越來越少,一切的根子,都出在大明”
斯波義將點頭,沒錯,大明就是一切的禍根,一切的罪惡之源。
足利義滿走到陽光下,光禿禿的腦袋顯得更為光滑:“現在幕府已是統一各地諸島,所有大名臣服,國力蒸蒸,實力大漲,我們是時候準備北上,吞并朝鮮了。”
斯波義將臉色更是難看,提醒道:“吞并朝鮮怕是不容易,李芳遠的威望很高,一直都在整頓軍隊。若沒有充分準備,不宜匆促出兵。尤其是我們當下,水師很難”
足利義滿聽到“水師”兩個字不由皺眉,放下了大明與朝鮮問題,轉而問:“陳祖義到底在哪里”
斯波義將搖頭:“并不清楚,服部神木是帶頭人,據說他在陽江玉碎。雖然派出去十幾艘船,但至今尚未找到陳祖義的蹤跡。”
足利義滿有些佛性的臉上透著殺氣:“服部神木死了,陳祖義為何還活著一千軍士,其中還有一百武士,就這樣折損在了大明的一個小小港口”
斯波義將也想不通,按理說服部神木這種人也算是身經百戰的,武藝高強,不至于折損在區區一個小港口里面吧不過,話也不能說太死,大內義弘不也是掛在了港口里
只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足利義滿派出去的人都沒回來,有限的消息還是商人帶到京都的,據說大明抓的俘虜全都是倭人,這就有點羞辱人了,好歹你也抓幾個海賊,只抓倭人是啥意思,這不是滿世界喊,倭人弱小還不如海賊
一定是假消息,一定是的
幕府的軍士,是不會充當俘虜的,在絕境之下,他們會選擇切腹自己,選擇玉碎報國
“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到陳祖義,另外,在各地搜掠匠人,打造海船我要的不是橫跨東海直接攻擊大明,而是以對馬島為跳板,沖向百里之外的釜山”
足利義滿發了火。
就在斯波義將準備答應走人的時候,關白二條良基匆匆跑了過來:“太政,剛剛堺港傳來消息,陳祖義派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