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王萬、趙華齊聲答應。
一千五軍營軍士大踏步走到陣前。
僅僅一千軍士,卻安排了三位指揮史,足以證明這支軍隊的不同。
沒錯,這一千軍士與尋常五軍營軍士不同,他們是五軍營傾力打造的精銳,是以唐代陌刀隊為模板打造出來的重甲陌刀軍。
朱允炆曾很是疑惑,自春秋戰國以來,出現過的特種兵不再少數,比如秦鐵鷹銳、魏武卒、曹操的虎豹騎、李世民的玄甲軍、岳飛的背嵬軍
可潮起潮落,王朝更迭,這些特種兵都消亡不見,哪怕是強悍如朱元璋,也沒打造出一支特種兵來。在朱允炆推動軍制革新之后,這才有了特殊兵種,如以火器為主的神機營,如精悍而神秘的偵察兵,如五軍營耗費巨大打造的重甲陌刀隊。
只有重新打造特種兵,才知道特種兵為何會在歷史中不斷消亡,因為這東西吃的不是糧食,吃的是錢,是福利,是超越尋常的待遇。
沒有錢財、待遇、政策的支持,無法打造出精銳的特殊兵種。即便是擁有這些財力,也需要有符合條件的軍士,如重甲陌刀隊,其標準就不是一般軍士可以入選的,第一個標準就是要高大個子,武大郎不夠格,需要武松這種八尺身高的家伙,就這一點,足以篩下去無數軍士。
此外還需要力量型,強壯型的軍士,需要能揮舞重為八斤至十五斤的陌刀長達半個時辰。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有著極強的心理素質,面對重騎兵、騎兵沖擊,可以站在前面不動如山
為了打造這一千人的隊伍,兵部至少投入了八萬兩,一個人身上攤下來足有八十兩之多這筆錢拿出去都足夠養三個邊軍了
特殊時期,需要這種特殊部隊,服務于特殊的軍事與戰爭,一旦王朝沒了外敵,或沒了憂患,就再也沒有人會耗費大量的錢財去打造一支沒什么用處的特殊兵種。
兵部會想打造他們干什么,這年頭又不用打仗。
皇帝會想和平時期,就都解甲歸田吧,也免得咱擔憂。
特種兵的消失,與軍事斗爭的消失、弱化存在關系,與王朝本身的財政存在關系,與統治者與文官集團的擔憂存在關系。
朱允炆需要軍事斗爭,因為大明北面、西面、南面、東面,東北,西南,西北,東南,沒錯,四面八方都有敵人。
朱允炆有財政可以支持,不論是皇室產業,還是農稅、商稅革新,包括遏制土地兼并,大興農業,都讓朝廷的財政遠超洪武年間。財政的支持,給特種兵的出現了條件。
文官集團是擔憂的,但朱允炆不擔憂,相反還是很期待,希望特種兵能作為大明的標志,成為威懾四方的利器。比如三百偵察兵下交趾,干掉了近三千流寇,直接威懾南洋諸國,再無人敢小覷大明天威,如今使臣入京師,都是彬彬有禮,絲毫沒有半點傲慢。
重甲陌刀軍,全身覆蓋六十斤的重甲,堪稱刀槍不入,手中陌刀長丈,雙邊開刃,刀厚且鋒銳。
對于朱棣與大明來說,西域之戰就是一個巨大的檢驗場,多年軍制革新與訓練,多兵種成長與發展,總需要經過戰場檢驗才可以說是失敗的還是成功的。
神機炮在測試毀傷,火銃在測試鉛子殺傷與刺刀效果,弩箭陣在測試洞穿性能,三千營在測試騎兵體能與技巧
現在,輪到重甲陌刀軍了。
段云、王萬、趙華皆是京軍中身材魁梧,強壯有力的將官,早年間曾隨大軍出征過東北,平定泰寧衛叛亂。在打造重甲陌刀軍時更表現出極強的戰力,一躍成為陌刀軍指揮史。
騎兵在沖鋒,重甲陌刀軍離開軍陣,只走出了五十步就停了下來。
段云透過面甲狹長的縫隙,看到了遠處飛奔而來的騎兵,嘴角微微抖動,目光中透著寒冷的殺氣。日復一日的錘煉,終有了一身保家衛國的本領,現在是時候了
州北驅使著戰馬疾馳,目光盯著前面的明軍,他們如同一座座鐵塔,矗立在遠處,形成了黑色長堤
長刀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