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吉只淡淡看著,沒有任何悲喜。朱允炆說過,無論誰上誰下,都應該人盡其用,自己的特長是處理財政,管理繁雜的戶部事宜,不是進入內閣。
既然輪不到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專長,實在沒必要在乎誰入內閣。戶部管的是錢糧,內閣人員再怎么換,戶部該怎么審核財政,怎么分配錢糧,還是該怎么做。
郁新暗暗嘆息,楊士奇的崛起已勢不可擋,若不再壓制他一二,他日內閣之中定沒有自己位置。
解縉并不希望其他人加入內閣,每多一個人,就意味著手中的權利少一分,自己在朱允炆心中的地位也弱一分,如果哪一日朱允炆認為自己已經沒有留在內閣的價值,很可能會像黃子澄一樣,“發配”到像青州那個的小地方,多年都無法翻身。
幸是多年前就看到了這一幕,自己與楊士奇的關系不錯,他進入內閣,好過其他人進入內閣,至少楊士奇是一個正派的人,哪怕他日自己落了難,他也不會落井下石。
朱允炆暫時放下西域的事,轉而將目光投向山東琴島,那里六千五百名軍士早已準備就緒,西北風也已吹了起來,是時候出兵對馬島了。
“傳令在琴島的水師,命陳揮為主將,耿璇、徐安為副將,廣海衛劉諄、趙春,陽江所鄭淮等為游擊將軍,帶兵進剿對馬島倭賊一應作戰事宜,臨機決斷”
朱允炆下達了出兵的命令。
梅殷、鐵鉉安心下來。
這場戰事拖不得,水師將士們都在等著,都在看著。在西北出現亂局的時候,大明更需要表現出強勢與力量。
朱允炆看著想要離開的鐵鉉、梅殷,補充了句“告訴水師,對馬島一戰,朕不需要倭國的俘虜。”
鐵鉉與梅殷深吸了一口氣,這個命令就意味著戰端一開,不留活口啊不過梅殷感覺這句話有些多余了,以廣海衛、陽江所軍士、水師的復仇情緒來看,留活口的可能性真不大。
大臣退去,朱允炆坐在了長亭中,思考著最近幾個月的事。
自二月二日大軍西征,至今已過去了七個多月,在這期間,大明出了不少問題。
三月,廣西出了兩起土司叛亂,張輔當機立斷,帶兵砍了他們的腦袋,男女老少都沒放過,合計一千八百多人,人屠的名聲是徹底坐實了。
四月,江西伐木場出現了白蓮教傳播事件,幸是安全局及時發現,抓了二十幾個人,梟首示眾。
五月,海水倒灌,淮安灶戶受災,傷亡近二百余。
六月,酷暑之下西北運糧,一批百姓造反。
七月,四川土司鬧事。
八月,東北女真部落內斗,人少事還不少,死了二百多,都派遣了使臣來大明,希望大明主持公道。于是朱允炆讓遼東都司楊文帶兵主持主持。
九月中旬,也就是在前不久,鎮守大同的郭英來報,瓦剌的馬哈木在八月時帶人聯合了韃靼鬼力赤、阿魯臺,殺掉了一直流浪的哈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