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暖帳傷兵房,是大明醫學進步的證明。
為了解決軍隊醫官問題,朱允炆曾命令太醫院、國子監醫學院聯手,在京師大小教場設置了軍醫院,院使由太醫院太醫、醫學院博士陳常擔任。
陳常是松江府上海人氏,雖只有四十出頭,卻醫術精湛,聞名于外,更兼此人善于博采眾長,心思活絡,對朱允炆所提出的新醫學推崇備至,還曾參與過盛寅的解剖小組,對人體學有頗多見解。
盛寅研究的是人的生命是如何運轉的,而陳常研究的是卻是人體是如何康復與治愈的,比如骨頭錯位,是到底怎么個錯位法,有沒有其他的手法接回去,比如碎骨頭該怎么開刀拿出來,比如血流不止,應該怎么處理,傷口如何縫合
軍醫軍醫,自然以戰場傷為研究重點,而戰場之上,又多是兵器造成的外傷,陳常主攻的醫學,就是服務于戰場傷病治愈的。
經過幾年的建設,京師軍醫院已經有了五百人,除了一百余人來自國子監,大部分都是陳常從軍隊中遴選出來的。
五百人,平攤到京軍之中,每八百名京軍配一個醫官。這個比例相對于建文初期一萬名士卒配一個醫院,一個京師就只有四十幾個軍醫進步太多了。
可即便是陳常一口氣帶了三百名軍醫跟著朱棣到了西域,平均五百軍士配一名軍醫。按理說這個數據已經極是出色,可戰爭一起,三百軍醫根本就不夠用
與哈里的作戰,大明取得完勝,殺敵兩萬六千余人,俘虜一萬三千九百余,可付出的代價也不輕松,不說戰死在的降將降兵,就說大明軍士,戰場之上陣亡兩千三百余人,重傷近四千,輕傷也有三千余。
一戰下來,直接減去戰力六千多。
陳常不會聽宋晟說什么攔截哈里時遭到了哈里近衛攔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不會聽楊榮自責火銃兵投入早了,軍士配合還沒到位,更不會聽徐輝祖嚷嚷什么騎兵不是練出來的,是殺出來的話。
作軍醫的,不需要聽那么多道理,只知道軍士受了傷,抬了過來就需要治療。可戰場的慘烈程度,超出了陳常等人的預期。
平時在京師,每天也就零散處理一些軍士受傷問題。可戰爭來了,傷員不是一個來了再來一個,而是一口氣送過來幾百個,幾千個
三百醫官,如何能一口氣照顧好幾千人
先救治誰,后救治誰,都是問題
每個人都需要急切的治療,這個軍士呼呼流血,再不止血就完了,那個軍士肚子都被打開了,腸子都露出來了,再不塞回去縫合也該死了,還有這個,小腿骨被馬蹄子踩碎了,他已經疼痛到了極限
有軍士剛剛抬了過來,自己還沒來得及救治就已經死了,還有些軍士為了自己的兄弟先救治,直接咬舌自盡了,結果舌頭斷了,人也沒死成。還有的將領抱著傷兵,威脅醫官一定要救活這個,救不活如何如何。
從寥寥無幾的傷員到一瞬間充滿傷員,只不過是短短幾個時辰,而這三百人,根本就忙不過來
幸是在這之前,軍醫院就考慮到了這點問題,設置了四個區域輕重鑒別區,重傷區,輕傷區,暖帳傷兵房。
不管是誰送來的負傷軍士,一律先從輕重鑒別區進入,有二十名軍醫判定,然后將重傷軍士安排到重傷區,將輕傷軍士安排到輕傷區,先作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