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這么強了,不應該直接宣傳強大,威懾瓦剌與韃靼,讓他們永不再敢犯邊,為何還要示弱
王景彰笑呵呵地說“我和你們一樣啊,也渴望強勢威懾,再無戰事。可大將軍說了,你們撈足了軍功,那京師的其他兄弟呢,邊關將士呢眼下大明即將邁入火器時代,用不了幾年,邊關也將大量配置火器,咱們不畏戰啊,不怕騎兵啊。瓦剌、韃靼如果被嚇破了膽,跪了,日后將士們的軍功從哪里來”
和平時期的軍士升遷,其速度堪比爬行,三年能從大頭兵混到總旗都是好的,十年未必能升千戶。可戰爭不一樣,戰爭是獲取軍功的最好方式,一場戰爭打下來,百戶、千戶都是有可能的,混個指揮史也不是沒希望。
比如袁岳,人家就是從大頭兵一路提升到指揮史的,西域之戰后,他恐怕會直接進入都司任高級將官。再比如五軍營的高忠光,投彈手王忠良,他們在戰爭中就從小兵就升至千戶,等京師厘清軍功,即便升不了,也少不了他們賞賜。
軍士最渴望的就是軍功,新軍之策最激勵人心的也是軍功。環顧大明,打敗了帖木兒之后,哪里還有軍功可以取
南洋
倭國
那是水師奪取軍功的地方,京軍也好,邊軍也好,能介入的實在是少數。
西南有沐晟守著,亂不起來。
廣西有人屠張輔鎮著,怕軍功也落不到別人手里去。
交趾已經安定了,教化也展開了,百姓歸順,造反的怕是沒有,再說了,韓觀就住在多邦城,造反也得過他那一關。
環顧大明四周,唯一能撈軍功,唯一能賺大軍功的,只有瓦剌和韃靼了。
如果瓦剌和韃靼聽說大明打敗了帖木兒十幾萬大軍,還陣斬了帖木兒,以馬哈木、阿魯臺、鬼力赤等人的膽量,估計會馬上安排使臣前往京師,該送禮物的送禮物,該搬家的搬家,二十年內怕都不敢南下。
二十年,多少軍士能熬二十年
沒敵人,沒壓力,沒軍功,軍士很容易懈怠,戰力直線下滑,到時候對大明并沒有好處。從這個角度來說,瓦剌、韃靼還得當大明的敵人,不當也不行。
軍士多是鷹派,向往戰爭與軍功,渴望開疆拓土,殺敵報國。聽王景彰這么一說,頓時笑了起來,大將軍朱棣這是想著陰一把瓦剌和韃靼啊。
正好,聽說瓦剌不太老實,幾個月前還曾窺視過大明的威虜城,想配合帖木兒東西夾擊大明軍隊,也不知道大將軍給馬哈木寫了一封什么信,這個膽小鬼竟然沒來,現在示弱一下,看看他有沒有雄心做一次后面的黃雀。
還有韃靼,溜達在河套附近,還時不時跑到大同關外,是應該找機會揍他們一頓。
王景彰見眾人釋然,便繼續說“這其三,就是為了西域的長治久安,你們是知道的,帖木兒帝國很是龐大,臣服于帖木兒的部落眾多,其中定會有一些死忠。加上帖木兒的后人也沒有死絕,除了哈里之外,還有幾個孫子活著。”
“對外說帖木兒是家族內訌而亡,可以避免帖木兒子民將仇恨轉移到大明身上,持續不休的襲擾西域。你們也知道,朝廷為了這一次西域征戰可是下了血本,我們短時間內可沒本錢二次西征了。加上朝廷想要重開絲綢之路,貫通東西,就不能有太多的仇恨。”
鄒鵬等人連連點頭,大將軍所思所想,著實不是大頭兵可以知道的,一個謠言,都直接關系著西域大局,未來戰局與貿易,娘的,回去之后讀書去。
王景彰讓軍士們對內安撫下情緒,然后和郭三省走了出去。
郭三省平和地問“大將軍真的想了這么多”
王景彰聳了聳肩“只有大將軍自己清楚,但我只能這樣安撫軍士,不是嗎這個謠言確實對將士們不公平。”
郭三省點了點頭,寬慰了一句“放心吧,朝廷將在西域設置社學、縣學、府學,這里百姓的孩子都將接受大明的教育,拿著大明的教材,真相不會被掩蓋,歷史會記住這一切。”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