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域設置三司,是大明真正控制西域的體現與保證。
可三司的設置絕非是簡單之事,尤其是選誰去,更是問題。若是提拔一些官員去江西、河南等地充任地方官,想來官員是高興的。可若是提拔一些官員去西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哭
選擇誰,未必會去。
皇上這邊下旨,人家那邊就能生病,總不能抬著他去西域上任吧。
最重要的是,西域本身就很復雜,若是選擇一些不懂得變通的官員去,很容易將事情搞砸。
當地的習俗、文化、信仰,大明需要給予尊重,而不能強令約束、禁止。如何處理與當地人的關系,即讓他們聽話,又能不干擾他們的正常生活,還要帶給他們好處,這是一件極有挑戰的事,尋常官員根本就無法勝任。
而且官員需要清廉,身體體格好,適應能力強,不能到地方水土不服,腹瀉不止,將命留在了西域
朝會商議了近一個半時辰也沒個結果,朱允炆只好說「命六部、內閣、五軍都督府,包括都察院,鴻臚寺,皆可舉薦人才。但凡愿前往西域的,一律厚待。」
朝會結束。
朱允炆回到武英殿,忽視了劉長閣,看著看著跪著薛夏,有些憤怒地說「你素日穩重,顧全大局,辦事得力,朕正是看中你這一點才將你派到西域可你呢辜負了朕的期待啊」
薛夏伏在地上「請皇上治罪。」
「治罪呵,你連一句辯解的話都不說了嗎」朱允炆深吸一口氣「你不是告訴朱棣,你寧背一世罵名,萬人唾棄,也要讓帖木兒血債血償怎么,到朕這里不敢說了嗎」
薛夏頭碰在冰冷的地磚上,不敢言語。
朱允炆對于薛夏斬殺帖木兒也有些難以接受,帖木兒畢竟是一代蘇丹,中亞霸主,開辟了一個時代,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應該給他一定的尊重,哪怕是殺他,也需要給足體面與尊重,至少給他一根繩子,讓他自殺嘛。
可事后仔細想想,戰場之上,哪里有這么多完人,誰沒有個脾氣與性情
薛夏看著偵察兵、安全局的人被砍死,看著無數軍士戰死在前線,聽過一聲聲哀嚎,見過觸目驚心的傷口,他不想讓帖木兒活著,在京師安享晚年,自然終老,那就只能在雪地里殺了他。
話說回來,俘虜帖木兒真的有很大的戰略價值嗎
戰神朱祁鎮也被俘虜了,他的戰略價值很大嗎這還是因為瓦剌是大明的鄰居,帶著朱祁鎮就能串門,大明總不能將帖木兒從京師再送到西域,然后去撒馬爾罕串門吧
威懾作用嗎
活著的帖木兒與死去的十五萬大軍,哪個威懾更大
朱允炆沒有唐太宗的習慣,喜歡盯著一個大男人跳舞,自己對老頭子帖木兒的舞姿一點都不感興趣,真要是帶到京師,還得好酒好菜伺候著,這對死去的軍士與其家屬來說,實在是不太公平。
無論如何,朱允炆都接受了帖木兒已死的現實,至于怎么死的,誰殺的,就這樣吧,老帖,委屈就委屈吧,你去找,他會安慰你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對薛夏說「因為你的過錯,朕決定免了你的指揮同知位,罰俸半年。」
薛夏重重謝恩。
劉長閣有些著急,想要幫著薛夏說話,卻見朱允炆抬手「因為你殺敵有功,忠肝義膽,朕決定提拔你為偵察兵千戶,同時恢復你的指揮同知一職,至于賞賜,等大軍班師之后再說,回去吧,半個月內別入宮,朕現在不待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