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
朱高熾進入了戶部司,充當主事,雖說主事是戶部司的一把手,但戶部司的主事并不是只有一個,除了朱高熾之外,還有柴廣敬、張英、曾與賢三人。
對于朱高熾、朱允熥的加入,夏元吉給予了歡迎,安排張英接待,然后就去忙了。
張英收到過警告,將朱高熾作尋常官員看待,不可攀附、過于密切,張英自是明白其中意味,安排好朱高熾、曾慎、周佑、嚴光祖、邵翼等人的房間,作了基本介紹之后,給了腰牌之后,便找了個借口離開。
曾慎擦著桌子,對朱高熾說“戶部的人對我們有些冷漠啊。”
朱高熾笑了笑,坐了下來,移動了下椅子“冷漠就對了,若是熱情,我們恐怕還需要小心,一個攀附藩王世子的罪名,足夠讓他們脫掉官服了。”
周佑從書架上抱下來一摞冊子,插了一嘴“可不是,保持點距離,對他們對我們都有好處,給,這是南直隸一帶的黃冊。”
嚴光祖也幫著找黃冊,放在不同的桌案上。
朱高熾隨手翻開一本冊子,有些喘息地說“我們剛入戶部,需要做出點政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在戶部立足。朝廷自建文四年底開始重造黃冊,并推出了照身帖,至今已有兩年半,各地黃冊已大致送來,照身帖該發的也發了,是時候厘清大明到底有多少戶百姓,多少人,多少土地了。”
邵翼看著一摞摞文書,皺著眉頭說“黃冊太多,可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厘清的,各地數據也可能存在錯誤,我們要想統算出最終的結果,恐怕需要不少時間。”
朱高熾凝重地點了點頭,這房間里的黃冊,也只是南直隸一部分的黃冊,全國的黃冊數量之多,數據之龐雜,絕非是短時間可以處理好的。
有人或許會疑惑,調查大明人口,有各地黃冊還不簡單,一個省有多少府,多少州,多少縣,簡單求和不就是了,然后將所有省數據與南北直隸數據疊加,不就可以清楚大明有多少戶百姓,多少人口,多少田地了
如果數據堆疊如此容易,那人口普查也不需要十年搞一次了。
以浙江省來論,戶部不能直接采用浙江省布政使司送來的匯總數據,必須以原始的村一級數據為準,重新統算,算了村,還得算縣,之后是府,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數據偏差,就必須重新推倒重來。
如果計算沒有錯誤,但當地府統算的時候出了問題,還必須發公文給地方府衙,讓其再次厘算,找出問題,看看到底是漏了什么數據,還是多算了什么數據,亦或是少送給戶部幾本冊子。
即便是府這里沒有問題,布政使司那里也可能會出問題,數據對不上,就得找出原因,這對于京師附近還好說,來回走個文書,查驗清楚也不太耗費時間,可如果是在兩廣、云南、四川呢
朱允炆高度重視大明人口,這一次普查人口可以說是投入了遠超洪武時期的力量,甚至為了保證人口普查結果的真實性,不惜耗時耗力耗財政推出照身帖
可因為照身帖的存在,反而導致人口普查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各地發放照身帖的數量與上報的人口數量嚴重不符。
朱高熾拿到的是南直隸松江府陜上海縣冊子,翻看一番之后,馬上發現了問題所在,喊來曾慎、周佑、嚴光祖、邵翼等人,指著文冊說“你們看,上海縣的數據問題很大啊。”
曾慎等人看去,在匯總一頁中,填寫著上海人口信息
民戶121345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