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收不上來,不意味著地方收不上來,二十幾萬人口中除去孩童部分,還有十萬人口沒有上報,十萬人折合兩萬戶,哪怕是一戶一兩錢鈔,那就是驚人的兩萬錢鈔。
“換一縣核算”
朱高熾并沒有立即拿著這些問題去找夏元吉,而是選擇繼續盤查。
曾慎、周佑等人繼續翻找黃冊,調查了松江府華亭、南橋、柘林三縣,又調查了蘇州府同里、平望、千墩等縣,所有縣的數據都與照身帖發放數量對不上,只不過測算下來,數據都沒有上海縣人口缺額如此夸張,多數只有一萬乃至幾千的差額,數據雖有錯但不離譜。
朱高熾看著一個個數據,嚴肅地說“看其他縣數據,總也是對不上的,至少說明黃冊或照身帖數據有一個是錯誤的。照身帖的發放與核準,由地方衙門制作,稽查司負責監督與發放,黃冊數據由地方衙門直接負責”
曾慎等人默不作聲,數據不會撒謊,但人卻可以偽造數據。
朱高熾拿著一疊數據,起身道“你們繼續查驗其他縣府,我去找夏尚書。”
夏元吉正在核準去年地方布政使司財政,聽朱高熾求見,便安排人請入。
面對燕王世子,夏元吉并沒有表現出低人一等的卑微,反而是平和地看著走路不太方便的朱高熾,安排落座后,開口問“看來你在戶部司找到了問題。”
朱高熾愣了下,沒想到夏元吉竟然知曉自己的來意,起身遞上一份數據圖表,嚴肅地說“上海縣人口統算對不上,其他縣數據也對不上,這不利于人口普查。”
夏元吉低頭掃了一眼,便點了點頭“是啊,這些數據對不上。”
朱高熾疑惑地問“夏尚書知道這些問題”
夏元吉微微點頭。
朱高熾有些驚訝,夏元吉公務繁忙,他竟也知道這些數據的問題,既然他知道,為何沒有上報,為何沒有督促地方改進
面對滿是疑問的朱高熾,夏元吉感嘆道“地方黃冊編寫,人口統算,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問題,并不是因為他們膽大包天,隱匿了丁口,而是因為他們忽視了人口。”
所謂丁口,即納稅成年男子。
朱高熾有些不理解夏元吉的意思。
夏元吉解釋道“地方統算人員并非是國子監出身,也沒有進入過數學院進修,他們在統算方法上存在問題。即便是國子監派遣了一部分人進入地方協助調查,但因為人手有限,職位有限,很難主導地方人口普查。上海縣人口普查的數據,缺少的人口是婦人,而不是人丁。”
朱高熾瞪大眼,連忙說“婦人婦人就不是大明子民了嗎他們緣何敢少算如此多的婦人”
夏元吉哀嘆一聲。
朝廷官府統算地方人口,最看重的從來都不是什么女人的數量,而是丁口的數量,也就是納稅人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