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業臉色凜然“難道說,先生是從外面進入建陽城的不成”
郁新托詞自己是京師來的醫者,入建陽府看看情況。
熊振業這才放心下來,見郁新身后的人還有些距離,便壓低聲音說“建陽城并無鼠疫,先生還是早早脫身的好。”
“為何”
郁新不解。
熊振業哀嘆一聲“先生還是莫要多打聽。”
郁新沒有追問,打探道“既如此,那就不打聽。這書坊還過得去吧我看街上書坊不少,人卻不多,生意可還能做”
熊振業見是詢問書坊,猶如找到了人傾訴,滔滔不絕“生意還過得去,只不過今年可能不如往年。因為封禁的緣故,許多外地行商進不來,我們的書也出不去,想要緩過氣來,至少要明年了。但明年生意卻未必好做啊,朝廷收了竹山,想要造紙可要繳納一筆錢鈔,購買砍竹權,而這砍竹權年年漲價,書坊怕也要漲價啊。”
朝廷收了竹山,這事并非虛假,不僅是竹山,但凡是山,是礦,都被朝廷收了。開礦需要先買開采權,這是朝廷從礦山中取利的重要方式,砍竹子,自然也需要砍竹權。
但礦山利潤大,朝廷收取的錢多,竹山利潤小,又事關造紙與教育大計,朝廷并沒有征收多少錢,百畝竹林也就象征性地征收五兩錢鈔,這對于造紙業來說,完全可以承受,何況砍竹權購買一次最低五年,五年五兩,根本就不算什么。
郁新看著熊振業,問“我聽聞朝廷的砍竹權并不貴重啊,一百畝五兩錢鈔,而且在購買期間,不更改錢鈔,不重復、增加增收。”
“啥一百畝五兩錢鈔,你開什么玩笑是一畝五兩錢鈔朝廷說不增加,呵,那也只是說說而已。”
熊振業如同看傻子一樣看郁新。
“一畝”
郁新瞠目結舌,朝廷文書明明是一百畝,為何到了建陽反而成了一畝
熊振業憂心忡忡“前年時,一畝竹林也就二兩錢鈔,說好的五年,可去年就開始漲了錢,今年又漲價,明年更是直取五兩錢鈔,聽造紙的行當訴苦,他們中一些人已經打算不干了。”
郁新擔憂不已,一些造紙行業的人不干了無所謂,轉行再就業,但如果形成風潮,直接波及到整個建陽的造紙業,那問題可能會很嚴重,就目前來說,南京、杭州、蘇州、吉安等地都在發展造紙業,但沒有一地可以取代建陽
建陽的造紙業垮塌,說小一點,導致造紙、印刷、制墨等行當破產,往大了說,可能會直接影響大明文教的進程
文教的重要載體就是教材,而教材的刊印又是以造紙為基礎的,就連朱允炆都在用建陽的紙張,這里倒閉了,你讓朱允炆用草紙寫文書敕令嗎
“等等,你剛剛說的是一畝”
郁新抬手打斷了訴苦的熊振業。
熊振業點頭,有些不耐煩“確實是一畝啊,不過你想想,一畝二兩錢鈔買五年,造紙行當還是可以買得起的,畢竟毛竹生長快,每年都可以砍來用,攤平下來也用不了多少。可禁不住官府年年漲價,重復征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