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展開山海輿圖,抬頭看向兩人“你們認為誰擔任福建布政使為佳”
解縉推舉道“臣以為郭資可擔此任。”
朱允炆知曉郭資,此人洪武十四年入國子監,洪武十八年中進士,初任戶部試主事。因其眼里容不得沙子,不容奸貪之輩,聲譽極好,后被郁新推薦,朱元璋提拔郭資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后為北平布政司左參議。
北平布政使張昺之所以取得矚目成就,其中不乏郭資的貢獻。此人有才干是真的,聽說一手算盤更是出神入化,算數之能連國子監結業監生都不是其對手,錢谷籌算端是厲害。
然而在朱允炆看來,郭資是一個干臣,過于老實,缺乏開拓意志,在謀略與大局觀上有些不足。一句話,郭資是一個善于解決問題的人,但不是一個善于發現問題的人。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你可有推薦人選”
楊士奇明白,解縉的推舉之人并不合朱允炆心意,只好提出“臣舉薦趙羾ng。”
朱允炆權衡著。
趙羾并不出名,在建文朝里也沒什么存在感。甚至于建文四年之前,趙羾都沒有擔任官職,說到底是這個人太孝順了,因老爹去世,直接丁憂了四年,比其他人還多休了一年。
此人同樣是洪武朝的官員,洪武二十三年,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展露出不凡的軍事能力,將大明要塞之地銘記于心,隨手便可成圖。洪武二十八年,擢兵部武庫司員外郎,慎密小心,做事滴水不漏。而在洪武三十一年,趙羾更進一步,升任浙江右參政,不僅安民有策,為官清廉,深得民心,還極有謀略,曾為打擊倭寇立下功勞。
在朱允炆登基之前,趙羾因父親去世而丁憂離任,直至建文四年才啟復。
朱允炆認為趙羾在整體能力上雖弱于郭資,但在謀略、膽量與見識上,卻比郭資更強。而福建那一塊地,更需要趙羾這種人才。
“調趙羾入福建,擔任福建布政使。另命周志新擔任福建按察使。”
朱允炆敲定了人選。
周志新敢于彈劾一切他認為可以彈劾的官員,冷面寒鐵,民間聲望頗高,讓他充任福建按察使,旨在肅清冤案,安撫民心。
解縉、楊士奇起身答應。
朱允炆招手,示意解縉、楊士奇上前,然后點了點輿圖“朕以為,福建是否能在短時間內恢復生機,太平港、泉州港至關重要,應提醒郁新與趙羾,整頓港口,做好遠航貿易,同時借助海道,為建寧府、邵武府等地物資轉運便利與支持。”
解縉、楊士奇深以為然,各自獻策。
在皇宮西側的安全局總部里,劉長閣看著已不成人樣的王仲和,用帶血的鞭子抬起王仲和低垂的下巴,冰冷地問“你說是福建安全局千戶孫正成泄密,讓你知曉了怪道人荊觀為郭欒所殺的消息,可你有沒有想過,連孫正成都不知曉這件事說吧,你到底是從何處得來的消息”
王仲和被打得奄奄一息,臉頰微微顫抖“我已經說了,你們再怎么問也是一樣。劉長閣,是男人就給我個痛快”
劉長閣退后一步,抬手揮動了下,一名安全局軍士拿起滿是酒精的瓶子,直接從王仲和頭頂澆了下去,酒精流入傷口,劇烈的疼痛讓王仲和瞬間變得猙獰起來,痛苦地掙扎,晃動得鐵鏈子嘩啦啦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