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安知自是了解這些事,整個大琉球島又算不得大,如此驚天動地的事不可能不清楚。
徐安繼續說“水師要回去復命,然中山國國王尚思紹,大明不喜歡,攀安知國王,你明白我們的意思吧”
攀安知眼神放光,激動起來,靠著幾分理智問“還請徐使臣明說。”
徐安沒有說話,只是笑著。
龐煥咳了一聲,板著臉說“攀安知國王不是如傳聞中的那么聰穎、強勢,他看不清局勢不說,連大明的意圖都不能理解。既是如此,我們就回去吧,山南國國王汪應祖的哥哥達勃期與兒子他魯每都是聰明,選擇他們,一樣可以穩固琉球。”
徐安收斂了笑意,沖著攀安知行禮“那我們就此告辭,他日攀安知國王若是至京師,我們再敘說吧。”
攀安知著急起來,連忙留下兩人“大明的意圖我們清楚,何必麻煩再去找尋達勃期、他魯每。呵呵,山北國是大明藩屬國,天朝圣上但有所差,我們定毫不猶豫去做。還請兩位使臣坐下詳說一二,也好讓山北國解天朝之憂患。”
本部平原更是竭力挽留“天朝但有吩咐,我等必肝腦涂地。”
攀安知與本部平原都明白,這是山北國崛起的絕佳機會。
在四年前,攀安知就展現出了自己的野心,那就是統一大琉球,經常操練軍隊殺入中山國,而中山國當時實力并不弱,加上攀安知苛政不少,導致羽地按司、國頭按司、名護按司直接叛出山北國,投降了中山國。
這是攀安知的痛,是山北國的痛。
攀安知看到了尚巴志進入首里城,看到了武寧被殺,遲遲沒有動靜,就是因為中山國首里城雖然落入尚思紹、尚巴志手中,但通往首里城的路并沒有打開,中山國的地方按司實力并沒有受損,他們不會給山北國讓開一條南下的道路。
原以為這場變故里,沒有山北國的機會,可大明使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只要得到大明的扶持,山北國將從最弱轉為最強,一舉掃蕩中山國、山南國,實現大琉球島的完全統一,什么三山國,這里只能有一個國
攀安知留下徐安、龐煥之后,設酒菜招待,然后給本部平原使了個眼色。
本部平原了然,一邊勸酒一邊詢問“天朝選擇山北國,可是有什么考慮”
龐煥冷漠,選擇你們是給你們臉了,還能有什么考慮
徐安笑呵呵地,如一個笑面人,解釋道“中山國武寧收留陳祖義海賊團,他應該被送往京師,由天子治罪,可偏偏有人搶了先,殺掉了武寧,我們水師回去都難以交差。這且不說,那尚思紹、尚巴志是什么貨色,他們是逆臣叛賊,原是山南國的臣子,卻殺了汪應祖,就這一點大明豈能容他”
攀安知、本部平原連連稱是。
看得出來,大明想在琉球三山國中選擇一個代言人,中山國尚思紹、尚巴志,他們以下犯上,不在大明的考慮范圍之內,至于山南國的達勃期、他魯每,也因失去了實力而不被大明看好,故而只能選擇山北國。
既是如此,那就由山北國承擔起一切吧。
攀安知的野心再次復活。
本部平原哀嘆一聲,為難地說“我們很愿意為天朝效勞,但現在我們實力有所不足,不知天朝是否可以些許幫助”
徐安剛想說話就被龐煥打斷“幫助,你們想讓大明軍士參戰呵,若大明方便參戰,還用得著你們出手。”
本部平原也知道這個道理,但以現在山北國的實力來論,直接起兵去打,不說中山國地方按司實力,就是尚巴志也打不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