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奉天殿的柱子皆是最珍貴的楠木,為了這些木材,耗費的人力與物力難以估量。
朱文奎知道,這些楠木多取材于江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原始森林之中,那里充滿了毒蛇猛獸,一些砍木隊進去一千人,活著出來的只有七百多,江西百姓因此鬧事,不是沒有緣由。
從山里砍伐出來,經過千山萬水,跨越幾千里抵達北平,之后是匠人檢查,加工,上漆。奉天殿需要七十二根柱子,外側是三十二根檐柱,負責承接下檐的重量,內側是四十根金柱,負責支撐起大殿的上層重量。
金柱分外金柱和內金柱,內金柱有六根,安置于龍椅兩側位置,這六根柱子直徑三尺多,高度四丈多,單根重量大致一萬二千斤,全名為瀝粉貼金江山萬代升轉蟠龍柱。
這次立柱,主要是外圍立柱,是一種嘗試與試驗,觀察立柱是否滿足設計標尺,穩固程度與美觀效果,并非是立柱之后馬上搭建梁架。
寒冬之下,北平的匠人與民工大部已回家,整個施工場只留守了六萬余民工、匠人,但這些人分散在不同區域,就顯得寥寥。
朱文奎站在寒冷的廣場上,目不轉睛地看著匠人用繩子套栓在楠木一端,繩子之下墊有蘆葦席,有經驗豐富的匠人打了結,檢查數次,才命十人操作三腳架,拉動繩索,繩索通過三腳架上的滑輪,配重晃動,隨著力的傳導,一根楠木緩緩被提起。
楊溥看著三角架與滑輪,感嘆地說“原本需用近百人立柱,而今操作,最低只需二十人,如此器物可謂是巧奪天工,殿下了解這種架子的原理否”
匠人扶著柱子,生怕柱子失穩摔落。
朱文奎看著眼前的一幕,說“先生,父皇說這種三腳架叫簡易龍門吊,是一種力學的應用,與撬動石頭的杠桿原理差不多,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杠桿。在格物學中對這種應用作了論述,聽聞國子監匠學院已經在摸索、檢驗力的公式,學生尚未修習到那個程度。”
楊溥對于這種設計很是贊佩,見朱文奎說起國子監匠學院,便接著說“匠學院與龍江船廠等制造的蒸汽機船只已趨近成熟,前段時間京師發來消息,說郁閣帶醫官下福建,水師便動用了二十艘蒸汽機船為其所用。”
朱文奎想起郁新,不由地臉上浮現出笑意“昨夜里,學生還夢到了郁先生。”
“哦,他可說了些什么”
姚廣孝掐著佛珠緩緩走了過來,輕施一禮。
朱文奎對姚廣孝還禮,回憶著說“夢里我正在修習課業,郁先生站在窗外,喊了聲殿下,我起身走至窗邊時,郁先生叮囑我,定不能忘百姓之苦,當以社稷千秋為重,切勿貪圖個人私利與享受。”
“還說知縣貪婪無度,為害一縣。知府貪污橫行,為害一府。布政使橫征暴斂,為害一省。而天子昏庸無道,則害一國,七千萬百姓遭其害”
楊溥聽聞,連連稱奇,不忘加勸“郁閣說得極有道理,萬望太子謹記于心。”
姚廣孝凝眸,佛珠不再轉動,花白的頭發與胡須迎風而動,詢問“殿下,后來呢”
“后來”
朱文奎搜尋著記憶,緩聲說“后來記不太清楚了,不過最后的時候,郁先生說他要回去了。我出門去送,卻已不見先生蹤影。”
蔡信看著姚廣孝凝重的臉色,不由地說“姚師父,這該不會是有什么預兆吧”
古人信夢,認為夢見的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指引,指向吉兇禍福。
姚廣孝沉重地走了兩步,開口道“臨窗而不入,人與人隔出一線。托言勸東宮,忠心天日可鑒,然不待人送,隨風而消,這恐怕不是什么吉兆。”
朱文奎知道姚廣孝通曉奇門,擔心地問“可有化解之法郁先生為人忠信,雖有些嚴肅,卻也是處處為國著想。”
姚廣孝搖了搖頭“我們在北平,郁閣在福建,縱有吉兇,我們也來不及,這其中自有天命,我們還是順天而為吧。”
朱文奎重重點頭。
就在此時,龍門架上的繩索突然斷裂,被吊起參天的粗大楠木頓時失穩,底下的匠人來不及閃避,被倒下來的楠木重重砸在身上,瞬間就噴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