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二炮局。
三塊銹跡斑斑的鐵板斜插在土里,鐺地一聲,鐵錘落在一塊鐵板上,震得鐵板嗡嗡震顫,連同表層不牢固的銹斑也被震掉。
胡元澄檢查著鐵板,搖了搖頭,對一旁的陶增光、封善說“這樣不行啊,鉻含量一旦過低,這鐵板很難不被海水腐蝕,想要打造耐腐蝕鐵板,必須要增加鉻的含量。”
封善撓頭,為了測試鉻鐵防腐特性,制造了幾批不同含量的鉻鐵板,還麻煩水師打來海水,安排專人一個時辰五次澆淋,結果發現想要確保鐵板不在三個月內出現明顯銹蝕,至少需要在鉻鐵中加入大量的鉻,而不是鑄鐵中微量的鉻。
可北平密云的鉻礦產量十分有限,即便是加大人力開采,一個月輸京鉻礦石也不過四千斤,而這些鉻礦石提取出來的鉻,還不到六百斤。
這個產量,給朱允炆打造個短劍什么的還沒問題,想要支撐起神機炮、鐵船制造,簡直是天方夜譚。
陶增光轉身看向身后,那里有三個明亮的鐵板,經大量海水長期澆淋依舊沒有明顯銹蝕,只要簡單擦了擦,就如嶄新一般。
一塊鐵板重一百斤,而里面含有的鉻就達到了五十八斤,占比超出一半。打造一艘鐵船,僅僅是船底所需要的鐵板重至少五千斤,按照這個比例,就需要近三千斤鉻,半年的產量。
這對于大明而言,幾乎是不太現實的一件事。
“我們是否放棄對鉻鐵船的研究,轉而研究鉻鐵神機炮、蒸汽機裝置、火銃等。”
封善提議。
陶增光沉默了。
就目前鉻礦的產量與供應來說,不面向鐵船鉻鐵是最合適的,這樣可以用有限的鉻礦,投入到其他制造領域。
至于尋常鐵船,只要加厚底部,刷上漆料,堅持用個三至五年也不會銹穿。雖然時間短是短了點,距離朱允炆十五年壽命的要求有些遠,但沒辦法,咱們沒這么多鉻礦啊。
胡元澄嘆了一口氣“除了鉻,應該還有其他合金能增加抗銹蝕,鉻礦留給用量少、效果更佳的位置吧,這是我們唯一合適的安排。”
陶增光踱步,憂心忡忡,最后堅定地說“鉻鐵船不能放棄,我們需要先拼上所有的資源,支持鉻鐵船建造”
“你清不清楚自己在講什么”
胡元澄看著陶增光,有些懷疑他此時的狀態。
封善也疑惑不已,現在情況已經擺明了,若是發展鉻鐵船只,那二炮局想要用到鉻礦,沒有個八年、十年,想都別想。
如此奇異的金屬,二炮局還沒有研究透徹,全給了龍江船廠豈不是虧大了。
陶增光嚴肅地說“我就問一句,純鐵船在海上能飄幾年不被銹穿”
“五年,也可能是三年。”
封善有些不確定。